可能有家长会说:你做的是学前教育,你聊小学高年级 的现象 干嘛呢?
这就是我要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孩子们青春期问题的根源绝大部分在学前。 小学高年级在10-12岁,正是青春期开始的时间。
如果在学龄前 经历下面的事情,就会埋下厌学的种子:
1. 透支 智性思维。 小孩子常常用图像式思维来学习成长。他们的智性思维还很稚嫩,如果从4岁开始过多过早地认知、抽象性记忆,就会给智性思维带来巨大压力,及严重透支! 其实,这一点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所以省教育厅明文规定:在幼儿园禁止学习奥数、拼音、小学的加减乘除……虽然有些园 还在教着这些东西,但已经是大势。
2.没有滋养想象力。 如果在学前,甚至到9岁之前,孩子缺乏足够的自由时间来玩耍、艺术体验、听故事,那么他的想象力会很低,10岁后的智性思维缺乏想象力就会出现缺陷!学习起来将会吃力。这里面,有一点,家长们要格外注意:不要中断给孩子讲故事~尤其到了小学1-3年级!
3. 质量不高的亲子关系。
以上这些经历,都会成为10岁后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的根源。
下面聊聊,造成小学高年级两极分化很明显,学困生厌学生越来越多的导火索 是什么?其实,不止小学高年级,还有初二升初三 那个阶段,也是孩子们问题频出~两极分化特别明显的时期。 导火索都是出在 心理问题上。 如:十岁是情感危机期!
什么是10岁情感危机期呢?简单来说,孩子们的意识会在9-10岁之间发生根本的变化。看世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梦幻、美好和富有想象。开始“看到世界里坏的一面”,感觉到孤单、害怕黑暗和死亡。 于是,孩子们的情感不像小时候那样始终乐天派,会喜怒无常,爱挑毛病,渴望关注……
所以: 根源是
思维透支+想象力不足=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
10岁情感危机期 是导火索
缺乏 关注、关怀和帮助→低迷的状态→失去学习动机→厌学 两极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类孩子,他们虽然小时候没有过早过多学知识,想象力也蛮丰富的。但是在10-13岁期间 仍然有很大比例此类孩子成为学困生! 他们就是活泼好动的男孩子!或者说,这类男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成为过“好学生”~因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好动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他们就远远的落下了…… 这部分孩子在青春期成为学困生,甚至出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后我有一篇<男孩教育>专门论述。但发生问题的导火索 却是一样的:也和情感 感受有关!
对于10-13岁处于被动中的孩子的建议:
1. 情感动力~家庭教育的本质作用!
2.第二套教材法弥补思维的局限性。
3.加强自我教育,提升道德力量!
这些方法,我在很多孩子及家长身上 使用过,效果明显。 效果特别好 值得自豪的一个孩子就是石油公司家属院的 焦富瑞 (去年考上了大学)有认识他的家长可以问
今天重点聊聊 关于这一点 学前教育中需注意的事项 ,以避免 10岁后出现厌学和问题。
1.首先不要对孩子“拔苗助长”:超过年龄段去认知,尤其是那种抽象灌输式学习方式,对孩子大脑的压力是巨大的,日积月累,孩子大脑就会有“罢工”的那一天!如果确实担心孩子在一年级跟不上(其实这种担心是百分百的多余),可以在孩子5岁后,用图像思维或实物 ,学些数学。这种法虽然慢,但不伤大脑。
2.这一点是“逆成人现象”的!
成人间多交流是好事,但是成人和孩子(5岁前)之间,并不适合过多的交流,尤其是 解释、讲道理、讲原因等,这样同样会伤孩子的大脑的!小孩子初来世界,就是多体验、多活动多运动、多观察;尽量少的说话、动脑 !大脑“越用越灵”~并不适合9岁前孩子!!!因为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没有被完全唤醒~不宜过多使用。
大家都知道孩子们喜欢“重复的听同一个故事”、喜欢重复的做早已熟悉的手指游戏、唱熟悉的谣曲,为什么呢?因为“重复地进入……”不会造成思维压力、让孩子在舒适状态下进入知识的海洋、精神的天堂、技能的摇篮!
3.家长过高的期待,成为压倒很多孩子的最后一个砝码!
比如,本来是贪玩的年龄和放松的时间,那些乖乖女孩、懂事男孩,为了讨家长夸奖~甚至奖励,常常表现的是 ta自己 愿意多学一会儿、考高一点儿。 如果不是家长(老师)的期待过高,有哪个孩子愿意多学习呢?!家长往往会把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想法通过孩子来完成~这是家长期待高的主要原因!
在此劝家长一句话:聪明人不要做糊涂事~你以为你的孩子会按照你的设计 去生活?!!
4.用实际行动来增强和孩子的亲子联结~能最大限度的保障青春期 顺利通过。
(1)孩子的要求真的不高~陪伴~真心的陪伴即可!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要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家长“爱祂在当下”!
(2)情感节点的年龄段,家长要多付出一点,耐心多一点。 如:3 4 6 9 岁。
(3)对于家长特别忙的家庭,最好每月都有一次“家庭强制娱乐时间”。
(4)多元评价孩子,从小积累“真实的自信”!
20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