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小朋友: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和别人如此得不同。
那些成天抱团嬉笑打闹的同学离你好远好远,就像隔着一堵透明的墙,你只能看,却没法接近。他们相约一起吃饭,上厕所,订外卖,却从来没有人叫上你一起。
你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两个这样的朋友,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散了,就再也无法融入进去。
你现在是不是姑且处于某个小团体的边缘位置,你牺牲自我,迎合别人,只为了这仅有的依托。你害怕自己一旦离开,就没有朋友,就一直一个人,温暖的班集体让你觉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其实他们聊的话题你并不感兴趣,其实你内心觉得他们傻得可以。
你是不是看着网络上“社交障碍”的症状频频点头,觉得这就是自己。
你开始自卑,你觉得自己就是不行。
是不是别人一和你说话你就紧张,僵硬,一旦话题终结沉默就觉得尴尬无比。
好的。我亲爱的小朋友,你没有任何问题。
你只是,不合群。
不合群,不怪你,它甚至不算一个坏毛病。
它只能证明一点,你是如此得特别。
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一个个体就是因为天性喜欢抱团才在一起,而且这样生存比较容易。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观察,在危机来临时,甚至不需要自己的判断,跟着大部队走就行。团体能够提供安定感,对面临的现状有及时反馈的功能,存在隐性或者显性的阶级体制,人与人之间有着必要的情感联系。
但是团体本身也分好坏。
极少数好的团体催人奋进,而大多数团体中的人,只是碰巧临近呆在一起,抱团取暖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人而已。
没有甄别,没有筛选机制所形成的团体,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呆在“乌合之众”内,就算是再普通的人也会觉得自己并不差——别人也就那样。中庸和平均让所有人都感到舒服和安心。他们可能会不加判断得因为其中一个人的过激反应陷入集体恐慌,他们也可能因为没有人努力而心安理得地混吃等死。
尤其是在随机划区分班的学生时代,人们就像分批供质检的牛羊,按照重量,品种分类,除了成绩,没人会关心你的人品,兴趣和价值观。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呆着是一件大好事。它相当于一个人的荒野求生,一个人的多人副本。一旦成功,你成长的速度将是别人的好几倍。
因为你被迫时刻清醒,独立判断和处理危机。
所以,首先,不要害怕一个人呆着,没那么可怕,甚至好处多多。
其次,我想要让你知道,合群,非常容易。
你把两件事的关系搞反了。
独自一个人的难度比合群高多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选择合群?
因为容易啊!降低任务难度啊!他们可是在偷懒啊!
这就是你为什么如此苦逼的原因之一——在同一水平的情况下,你打着比别人难得多的副本。
所以你为什么要自卑呢?
因为你根本没注意到“组队”这个选项。你一直以为别人都比你强大,他们似乎有着源源不断的自信和神秘的技能。
那么到底如何做到合群呢?
很简单。
让你的言行举止都处于别人能理解的范围内。
每个团体内的人或多或少是有共性的。他们因为彼此间相同的地方而靠近。
人很容易对熟悉的东西产生好感,对陌生或者不理解的东西表现排斥。
也许你曾经感受到过这种排斥,但那大多不是来自恶意,而是来自天性。
因为你的言行举止不在他们可理解的范围内,他们因为陌生,不理解而排斥你。
比如你时常面无表情地呆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比如你未同别人解释就擅自做了某件比较显眼的事情。
所有像这样不被理解的举动都会让你成为别人眼中的“怪胎”,“奇葩”。在他们眼里,你的举动不符合他们所熟悉的常识,是陌生的,奇怪的,不可预测的,甚至危险的。
如果你大半夜突然看到幽深的小巷里一个陌生可疑的黑影,你会怎么做?
跑跑开。
对。所以他们对你也是。
跑跑开。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常识呢?
首先,你得了解这个常识是什么,每个团体的常识可能都不太一样。
这个常识小到可能这个团体的人习惯用打响指来互相问候,大到可能他们所有人都相信地球快玩完了,魔法少女将要拯救人类。
你得和他们接触,通过别人的反馈来认识这个团体的常识,而不是通过自己想当然的脑补。
认真听别人说话,微笑,保持适当的礼貌。
自然一点,就算冷场也不要没话找话。
不要刻意为了讨好别人做一些“你认为对他们好的事情”。
你无私奉献的样子只会看起来像是在逼着别人回馈给你同样的好处。
最重要一点,记住,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想得长远一点,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当你圈子认识得差不多了,就选择一个常识尽量不和自己原则冲突的团体融入进去,和里面的人参与共同的活动,要不了几次别人就能习惯你的存在了。
试试看,真的比你想得容易。
等你熟悉了这套操作,回过头来,也许你会发现,还是一个人来得自由。
我亲爱的不合群的小朋友,不要低头。
抬起眼睛看看周围,其实外面没有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