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国府上房内联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副联语出现在第五回,曹雪芹有意在文首铺垫了林黛玉因薛宝钗来到贾府受宠失意的微妙心理。同时,宝玉与黛玉都住在贾母跟前,所以比别个姊妹熟惯亲密,不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这日,宝玉跟随贾母等到了宁国府赏梅,游玩后以茶酒相聚于荣宁二府女眷家宴。
家宴后,宝玉感到困乏,由贾母吩咐,见最的意的孙媳秦可卿带宝玉去休息很是放心。
在上房午睡前,宝玉首先见到了《燃藜图》,《燃藜图》画的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勤学”的故事,是用来鼓励教育世人刻苦读书与博取功名。宝玉看后不以为然,心生不快。
接着又见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是告诫人们要洞悉社会事态,明白人情世故,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但宝玉看后,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可见宝玉对此教条更加厌恶。
曹雪芹寥寥数笔,就把宝玉看图与对联后的自然反应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宝玉虽然聪明,但年龄尚在玩兴之时,一想到学习,压力自然而来,所以厌恶之情便情不自禁了。
(二)宋学士秦太虚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这副对联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所写。苏轼称自己门下四学士"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所以对联上称秦观为“秦太虚”。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词人,其词风婉约媚丽,多写男女情爱。他在《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以看出词风,都是些关于男女风月之情的句子。
秦可卿把秦太虚的对联挂在房内,加之有唐伯虎的画《海棠春睡图》,还有案上摆放的很多暗示与男女之情有关的风月之物,对于厌恶仕途的贾宝玉来说,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的,睡意来袭,春梦便自然而生了。
(三)大石碑“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曾在第一回甄士隐梦中出现,当时他想仔细看看那“通灵宝玉”时,被僧强夺了去。且这之后甄士隐见僧道过一大石牌坊,那坊上就是“太虚幻境”,两边的对联内容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只不过,僧道没有进去而已。
如果当时僧道启发甄士隐进“太虚幻境”,也许《红楼梦》为甄士隐的着墨会更多吧!甄士隐是《红楼梦》里埋伏的一条悟道暗线。
人们喜欢把现实里的一切当作真的,其实梦也是人一生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我相信梦里的某些启示是真的。为此,对曹雪芹所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万分称赞,否则它不会在此处又重复。曹雪芹说过,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这处的重复为重要内容,是警幻仙姑特意为启发贾宝玉而设。
(四)孽海情天联语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在梦中,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引领下来到了太虚幻境,在宫门上看见“孽海情天”四个大字和这副对联。
佛教把情欲看成是万恶之本,人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世间男女大多被情爱纷争所带来的烦恼,深深束缚住了。
《红楼梦》中描写了荣宁二府内外众多的矛盾纠葛,包括男女之间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关系。
警幻仙姑让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告诫宝玉不要被情爱牵绊,谁知宝玉不但不明白仙姑的用心,反而思索道:“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其实,整部的《红楼梦》也在用大观园里的女子们来启发宝玉对此副对联的悟性。
(五)薄命司联语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太虚幻境里可见众多的匾额,“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等,都在暗示着人间,只要与情感发生纠葛与执着的都不会幸福。既然是人,能来到人间,这份人以为的追求即是真相,也是虚无相吧。
警幻仙姑说:“此中各司存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薄命册”。这里已经在暗示着“红颜薄命”之意。
宝玉随后与警幻仙姑来到“薄命司”,“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对联就位“薄命司”匾额两旁。
“薄命司”里取了大观园里众女子的“生死薄”,有《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总之,大观园里的女子们,不论她们出身地位的高低、还是品德的优劣、才能上大小、容貌是否美丑,结局都是悲惨的。
警幻仙姑把宝玉领到“薄命司”一遍遍地暗示,可是宝玉依然不得其解。那么,下来,就让现实中的女子命运启发宝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