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真正地感同身受

文:江小T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生活中,每当我们遇到什么事情时,我们都会和身边人分享,开心的或者不开心都会。好像分享完之后,开心的事情会加倍开心,不开心的事情会减半不开心。

当然,这种结果是站在第一人称,也就是分享者的角度上来说。那么作为被分享者,很多时候,他们被分享之后的想法,都无法与分享者达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举个例子,你在工作上受了委屈,与闺蜜倾诉,倾诉途中,你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委屈点,说明明不是你的错,但是你领导硬是把过错强加在你的身上。

这种时候,一般是你越说越觉得委屈,迫切需要闺蜜与你产生共鸣,和你一起吐槽领导。当然,如果闺蜜能说出一个比你更惨的故事来安慰你的话,你应该会更开心。

可当你委屈巴巴地说完,等着闺蜜附和你,和你一起吐槽的时候,她却安慰你说:没事,没有哪份工作是不委屈的,忍忍就过去了等等之类的话。然后她就继续和她男友聊天去了,时不时还会发出一阵傻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感情问题上面,更多的时候,分手这种事情好像是没有太多必要让太多人知道其中的细节。因为我曾经就在各个朋友哪里了解过他们的其它朋友分手经历。

一段感情走不到最后的理由有很多,父母不同意,男方或者女方出轨,或者干脆以“不合适”三个字为理由。其实没有太多必要,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哪里来的那么多理由。

在我听过的分手版本中,上面这几种理由都包括在内。但故事的开始,都是以当事人之前是如何如何恩爱,再到后来的如何如何发展到分手这一步。当然,讲故事的人还会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个故事表达的惋惜之情。

大家伙好像很喜欢用我有一个朋友来作为一个故事的开头:

我有一个朋友,高中那会成绩可好了,可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上一个很好的大学。

我有一个朋友,和她男朋友在一起时他俩可好了,可后来还是没有顶住毕业分手这句话的魔咒。

我有一个朋友,长得可漂亮了,结婚以后,活生生地被生活压榨成了黄脸婆……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不喜欢发朋友圈,好像越长大就不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平时的喜怒哀乐。因为仔细想想,好像对自己来说是大事,可对别人来说其实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毕竟世界那么大,谁也没有义务去关心谁对不对。

我开始习惯和自己和解。这里的和自己和解,是说遇到事情,不再第一时间倾诉,先自我消化,实在消化不了就要倾诉。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不排斥倾诉,也不排斥他人向我倾诉。相反地,我也很乐意他人和我倾诉,因为我觉得,那是信任的一种。

我只是想说,不要太期待倾诉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达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的工作量很大,下午接待了很多客户,我几乎没有时间喝水,去厕所。可是下班时才发现忙忙碌碌又一天,工作内容还是和前...
    小样的记录馆阅读 472评论 0 0
  • 史上最贵的拍卖品,是毕加索这位故事营销天才的画作《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时间在2015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
    开心墙头草阅读 1,069评论 0 7
  • 2018易效能6.11-6.17周检视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一、健康 早睡早起: 平均早起时间6:0...
    Jacky先生阅读 257评论 3 1
  • 弄樽前残酒饮悲凄,欲醉忘离忧。 念梳桥风景,云舟弦曲,唱彻高楼。 也画娥眉妆扮,金钿赤砂鎏。 长望不知倦,身住双眸...
    春雨沐怆阅读 322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