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我来到三十铺小学,再次任教四年级的语文、英语。我以为的是三十铺离街道远,这里的孩子一定很有乡土的样子。因为这里是果园成片,还有研究各种农作物的农科研究所在哪儿。
秋风习习,每次去单位,总被眼前的一样高的、一样整齐、面积规整的庄稼震撼,打心里就嘀咕有农科研究所就是不一样。每次下班回家,总会看见七八个人在地里劳动,地里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牌子,引人注目的是三个不同品种的高粱地,有高过头顶的,有一米左右的,还有一片地里是齐我膝盖的高粱穗。虽然不是怎么饱满,但它们在秋风的邀约下,一起摆动着整齐通红的穗,让我总是情不自禁,这样的风景看了快两月了!
有一天课堂上,有一篇习作要求:观察一种植物或者动物,进行连续性观察,并且按照时间记录观察结果。国庆假前我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为期十天的观察。可以写高粱、玉米、荞麦等农作物。可是一问十三个孩子竟然有十个不知道高粱是啥?不知道荞麦是啥?只记得玉米,小麦,苹果而已。所以孩子照着例文,大部分都写了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有两个写了大蒜发芽,有一个写了银杏叶的变化。
高粱地就在眼前,那么一大片。荞麦花期刚过,却无法勾起孩子们的兴趣,让我为当前的教育形式开始质疑。我们关起门来教学生,大门一天除过上下学一直上锁,学生一回家 ,关起门来玩手机。无法触碰现实生活,即使有所触碰,也是轻轻点水,一瞬间而已,很少留下痕迹。
前两天,学校给我们班派了几把铁锹,有两个学生拿的铁锹已经被泥土和锈迹裹严实了,怎么翻土?要整理菜园了,学生去摘辣子、西红柿,可是有几个孩子愣是不知道辣子杆应该叫辣子苗还是辣子。翻地时,学生有一两个铁锹都拿不稳,若不是我在一旁陪练,早已弃之而逃。倒有一个个和我差不多的女孩子,拿起锄头,不一会儿挖出一大片。我就夸赞了一句:“你干的不错呀,有劳动的样子。”这女孩说:“我有时候帮助爷爷去地里挖地,学了点。”
这就是农村娃的现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无法认识庄稼,却无法拿起工具。他们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在学校里不敢磕也不敢碰。曾想起自己小学生活,周末回家就是挖牛粪、晒土,上山下地。手掌上的水泡此起彼伏,父亲埋怨我手攥不紧锨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