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提到,清初黄花梨五层二门架格的顶板穿带安装在板面上方,有网友对此不太理解,认为如果顶层放置重物的话,这样的穿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如果不放东西,也就无需设置穿带了。
其实,穿带使用在拼板上,除了起支撑作用,还有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防止板面曲翘变形。由于木材本身宽度有限,家具面板由多板拼合而成十分普遍。另外,对于同样大小的面板,拼板的成本较独板少很多,所以穿带在传统家具制作中大量使用,一般红木桌椅板凳都会有穿带。
从结构上看,板条以龙凤榫连接以后,横向开底大口小的梯形槽,再用一面刨出倒梯形榫舌的穿带条穿嵌其中。榫舌与梯形槽斜边紧密配合,使各板条紧紧地贴在穿带上。当遇到热胀冷缩或环境干湿变化时,横向的抽涨沿梯形槽方向被释放,而上下的曲翘则因梯形斜面咬合而被限制,从而防止变形的发生。
在攒边打槽镶板方式的板面拼合中,穿带两头出榫,略长于板面宽度,装板时纳入大边凿出的榫眼。这样将穿带固定在边框上,面板承重时,穿带也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
《明式家具研究》建议穿带以距边框15厘米、中间间隔40厘米左右为宜,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板面长、宽以及使用要求不同,穿带的数量和间距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体来说,和现代红木家具相比,传世家具的穿带数量更密,尺寸也粗大得多。
一起来玩海南黄花梨收藏吧!长按关注“藏咖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