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总是会为一些不经意的小事而大吵大闹,连牙膏从哪里挤这样的小事也会争斗起来,甚至会大打出手:有人认为一定要从下面向上面挤,而有人却不经意地从中间就开始挤。
表面上这是一些生活的小事,是人的“脾气”来了,然后才会有这一些争论,事过之后也会后悔。但是事实上,这一些小事却象是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头。这每一件容易激动发火甚至是战斗的小事背后,都隐藏着一些童年的阴影。在人的三岁之前,人就经历过类似的事,这一些恐惧经历直接进入到孩子的大脑之中,在三岁之前,人的海马体还没有长好,无法形成显性记忆,于是都成内隐性的记忆,但是一遇到相关的情境,人就会自动进入到相关的状态之中,一点点小问题,就开始战斗或者逃跑,争斗的你死我活才行。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创作的一部小说,这个有故事讲一个小男孩能够“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这一部小说浪漫而感人,好象是一个寓言,但是在生活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堆我们童年原生家庭里的阴影,它们一直缩在我们某一个不知道角落,有一点象我们的自己看不见的尾巴,平时没有人注意到,但是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别人一不小心,也就是一个极其正常的动作与言谈,结果就会踩上了我们自己的这一个影子一样的尾巴,让我们疼痛并有引起我们剧烈的反击。
家庭与社会这一种影子战争几乎天天都会发生,很少很小的导火索就能够让阴影爆炸开,我们几乎分不清它是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而爆发的。而一旦主人把影子收起来,衣角光鲜,到处也找不见这一个影子了。我们好不容易注意到一个影子,小心翼翼地云维护着他的内心这一个童年的伤痕与阴影。这样过不到几天,一不小心,又踩中的另一个影子。如此反复,无休无止。想把这一个问题解决,就象是想法去埋影子一样。无论我们费了多少的力,影子总是会在我们刚刚掩埋过了土里又冒了出来,就象是割韭菜一样。
每一个影子的来源,是童年的阴影面对面对相同某一事物形成一个固定的负面感受,这一些感受,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想法与行动。我们会以各种的理由去指南与攻击他人,并且不惜采用各种极端的手段。有时候会自责与伤害自己。很多人说这是一种情绪化的行动,一旦清醒过来,又会让自己后悔万分。也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他人的问题。其实任何爆炸都无法怪导火索而只是因为人内部有阴影有炸药。外面再大的火苗也是无法点燃一只粉笔的。一个人童年没有阴影的人就象粉笔一样,遇到问题很难被引爆。顶多他只是呵呵一笑算了。
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ABC原则,A是引起人生气的某一种诱因,B是我们内心的阴影,而C是我们状态,是否有生气与开心,生活之中,人们总是认为自己不开心状态这一个C是由A引起的。于是我们总是想拼命地去改变A。但是你会发现,一是这一个世界上他人是难以改变的。二是就算是他人改变了,我们内在的阴影没有改变,我们的状态C还是不会太好,我们解决东边的问题,西边的问题就会又冒出来,解决了前面,后面的问题又会出现。层出不穷。
只是我们知道道理还是难以做到内心平静。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停止去割韭菜与埋影子,而是关注那一个人。关注这一个人与影子变化的关系。就明白了问题的实质,是人的样子而有了影子的形状。那么,人如果自己走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之上,就完全没有了影子。这里的“人”就是我们的感受,是感受而产生了想法的阴影。一旦感受变化了,地方那一些负面想法的影子也全会变。在这在于我们的自己,就是要注意我们的感受,在日常的时候,我们要多学习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表现自己由感受而引起的想法。只要我们关注到影子产品的原因---我们感受。影子就已经被忽略。
只要我们注意到“影子”的主体,注意到那一个造影子的“身体”: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影子可以说很快就消失,而对方也会被引导到关注我们的感受上来,这样双方就没有的冲突。各自己讲自己的感受,我们讲的只是自己,而不是讲自己在此感受下对对方的看法。人生只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