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们早到这个病室一天,伤者是84岁的老太太,服侍她的是她的两个女儿,一个60岁、一个50岁。一双女儿均已有了自己孙子辈份,而老太太唯一的儿子早在30年前高考结束之后,因为不满意自己的高考分数而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估计已经不在人世了。老太太的老伴已经去世十多年了,后来村里根据规定给老太太办理了五保手续,而且动员老太太到镇上的敬老院里居住,老太太去看了看,觉得没有熟人,会很孤单,拒绝了村里领导的要求。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屋里。在平时,老太太和邻里关系相处的非常好,大家给她送来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后,她总是尽自己的能力予以回报,或几个家养的鸡蛋,或几根自己种的玉米,或摘些自己种的小菜,虽然价值不多,但情谊不浅。
老太太摔伤,属偶然,也是必然,毕竟年龄那么大了,行动总存在一定的不便,据她后来回忆说是因为撵几只小鸡而不慎跌倒,在邻居的帮助下,在村里晚辈的帮助下才送她到市里的医院,同时也打电话通知了她均在外地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在蚌埠和儿子生活在一起,正带着2周岁的孙子,二女儿一家在北京做白案,生意也很忙碌。
两个女儿都二话没说的从外地赶回了家里,考虑到专科医院的问题,将老太太从市里的医院转到了县里的专科医院,这个专科医院里有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方的的病人,可谓声名远播。
年龄大了,势必会带来一些症状,本来指望能够很快做完接骨手术,修养一段时间就回家的,经医院检查之后却发现老太太的血糖偏高,医生说,血糖不降下来,手续无法进行。于是接骨计划临时调整成了降血糖战役,每天通过输液来调整血糖,但是效果很不明显,无奈之下,在两个女儿的许可下,医生开始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降血糖,效果很明显,但老太太的精神状态也明显的差了不少。
终于,血糖指标稳定了,医生很顺利的给老太太做了手术,手术持续时间不长,大家都知道,这本身是一个小手术,只不过年龄不同、身体条件不一样的人来说便是不同的结果。从手术室出来,两个女儿显得有些慌乱,幸亏从老家赶过来帮忙的一些晚辈出力将老太太搬到了病床上。
做完手术之后,老人很安静,可能是麻醉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消失吧。两个女儿开始为六个小时之后才能进食的母亲张罗着饭菜,听大家说乌鱼汤对伤口恢复有好处,她们开始询问我哪里有菜市场,菜市场能不能买到乌鱼。
老太太开始清醒的时候,血糖极不稳定,忽而很高,忽而只有2.3,这让两个女儿又开始担心起来,因为医生说,高血糖需要降下来,而低血糖会导致病人休克。于是医生建议她们买些糖果放在手边,等她血糖指标低的时候就喂她吃糖果。
入院以来,老太太忍着身上的疼痛,一直很乐观、一直很清楚,她既希望自己的病情尽快康复,也不想因此而让两个女儿承受太多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在她未动手术之前,看到她女儿给她梳的头发,觉得挺好玩的,便拿出相机拍了一张照片给她们看,老太太咧开嘴笑着,满嘴的牙齿只剩下几颗了,不过她笑的很开心。我便答应等她手术做好之后,给母女三人拍一张合影。这个时候才知道她们母女三人还从来没有过合影照片。
直到术后的第四天,医生嘱咐她们,要让老太太下床锻炼,一定要搀扶着她行走,这样才能恢复的快。两个女儿十分听从医生的嘱托,便努力的搀扶着老太太坐起来,这是十多天以来从没有过的动作,我赶紧拿出相机抢拍了几张。坐了一会,老太太似乎有了信心,在两女儿的搀扶下,又努力的站了起来,我再次抢下这个镜头。
等她们做完这次训练,我拿着相机给她们看刚才拍的照片,三人都笑的合不拢嘴,小女儿还拿来手机要把照片存到她手机里。
我又到外面将照片精选了两张,并冲洗好,加上塑封,然后带回来送给她们,她们异常的高兴,非要嚷着给钱。我也开玩笑的说,等老太太腿好了,回去多养几只鸡,然后我去你们家拿些鸡蛋就行了。老太太嘴里一直嘟囔着,怎么就遇到这么好心好肠的人啊!
术后第四夜,护士还是定时对她的血糖进行监测,居然达到了20以上,很严重的偏高,不知道什么原因,晚上仅仅吃了乌鱼和一点鸡蛋。
相信老太太会很快恢复的,也很敬佩这两位60岁、50岁的女儿。没有女儿的精心照料,老太太是不大可能重新站起来的。但看着巨额的医疗费用,两女儿又陷入了困境,手术当天花掉12000多,至术后第四天已经花掉15000元,而她们自己仅交了2000块钱。当别人都在医院食堂或者门口的餐馆里买饭菜的时候,她们只能偷偷的在病房里煮饭,加工一些简单的菜和汤。她们节约每一分钱,不是抠门,而是为了给老太太付医疗费,因为尽管五保老人的费用全部报销,但是她们连垫付的资金都有很大的困难。
祝福老太太尽早康复,祝愿两女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