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优秀父母的6堂训练课》,这本书还有一个姊妹篇是《优秀是训练出来的》,早就买了一直却没有看,是因为优秀那两个字,对我来说有点刺眼。
看的过程中,不仅刺眼,还扎心,初读时有很多内容,觉得不能认同,不过,经过这几天的琢磨,还是有些内容很值得分享,有些议题也值得大家一起讨论。
这本书,共分了六章,来谈做父母这个话题,
第一章,是管家,不是所有者
第二章,认识自己
第三章,经历真爱
第四章,明辨是非
第五章,顺服权柄
第六章,追求信仰
这本书里,遇到第一个很有挑战的话题是:第一章里,作者说做父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这是我目前是不认同的。
我可以认同的是,做父母不仅是对于孩子而言我的家长身份,对我自己而言,这也是一个身份,比起,女儿,姐姐,妻子,儿媳,母亲这个身份更有一份责任。
第一章里,作者也也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值得每个家长认真的想一想。 “对我的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问题我目前的答案是:陪伴,陪着他去试一试他自己想要的。对于他不知道的,大人要给予尽量正确的引导。(因为正确都是在变动的,只能尽量正确,或者说,从圣经里找到答案,按神不变的心意养育孩子)
第一章最值得分享的一段节选内容是:箴言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对于这一节经文,有人这样翻译:你们做父母的,应该要了解你的儿女,知道他的个性,知道他的脾气,知道他的优点,知道他的缺点,然后按照上帝给你的智慧把他们带到上帝为他所预备的那一条路上去。这才叫教养儿女,使他走当行的道,那么到老他也不会偏离。
接踵而来第二个很挑战的话题是,第二章里,作者说要跟孩子谈到罪这个话题,让他认识自己是一个罪人,父母也是一个罪人,
作者展开阐述这一点:我们在母腹里的时候就是一个罪人,不用人教,生下来就会撒谎,就会发脾气,就会嫉妒,生下来就是一个会犯罪的人。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这是人性的问题,人的生命本身就有很多的问题。你如果不让你的孩子认识到生命中固有的这些问题,他便很难真正得救;他不觉得他是一个罪人,怎么能得救呢?
所以你必须要帮助你的孩子,让他认识到他与生俱来的罪性。不但如此,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的父母也是一个罪人,他所生长的环境,也是一个被罪污染的环境,这点非常重要。
当一个人肯承认,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是有罪的,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才会快乐。
对于这一大段内容,第一节的内容,使我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因为,确实,有时候孩子会说一些话,让我会担心,这是不是撒谎,还是他理解有误,但是,不得不承认,那就是罪性。这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人性虽然丑陋,但是真实,需要被接纳,才可以因着心意更新而变化。
对于最后一节,我是有怀疑的,一个人肯承认,自己不完美,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怎么会活的快乐呢?这不是会让他很焦虑吗?
关于缺点,分为两部分,能改的,要有耐性,要一点点循序渐进的帮助他;不能改的一定要接纳孩子的缺点,诚实地承认他的不行,也坦承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这样的人才会有快乐,面对别人的嘲笑时,会淡然处之。
这是作者进一步的阐述。
第二章值得分享的内容是:一个人越认识他的优点,就会越懂得发挥优点;他越懂得发挥优点,他的优点也就会越来越显明,他也就会越来越成熟,性格也会越来越完善。而且一个认识自己优点的人,很容易接纳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那些没有价值的“废物”,他是精心的设计、杰作。
说了缺点说优点,这样才平衡,关于孩子的优点,是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多观察,发现。
除了以上两个很挑战的话题这本书对我育儿很有提醒的内容是,爱和训练这两个话题。
作者在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到了爱的话题。
孩子早上起来很需要什么?作者的回答是他最需要爱。所以他不再每天早晨,孩子不起床时,念叨他,而是改成每天早15分钟到他的床前,先跪下来为他祈祷,然后抱抱他,亲他一下。
关于这个部分,作者说孩子一开始并不适应,甚至觉得不好意思,其实作为读者,我看到这个部分,也是一样的感受,这个样子做好奇怪啊。不过在我们家最近的实践中,确实如此,从上周一开始,孩子每天自己会在六点多钟醒来,头两天我真的很恼火,为什么要起这么早,还要做早饭,幼儿园我可是交了饭钱的。可是睡前祷告,孩子跟我说,妈妈明天我说起床,你说好。我想了想,早起不算是啥不能忍受的,就接受了和他的同频。
早起之后,他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我要吃什么早饭,也会一起参与。煮面条,他会参与一起切葱,炝锅,关于开不开抽油烟机,也给过意见,说不想开,因为他觉得声音有点吵,其实我也觉得吵,所以我就实践了一天,不开抽油烟机炝锅,结果是,屋里的烟气,散了很久,和第二天开抽油烟机的对比,他亲自体会了不同,也就知道了。每次都自己把面条放进锅里,告诉我,妈妈,有点热呢,我说对,这是火的温度。
吃完饭,他会安排自己玩一会儿,再换衣服,其中有两天,更是开心的自己背起书包,走去坐班车。
另一个关于爱的场景是放学回家,会很饿,很累,我们就预备好牛奶啊,小吃等东西,让他稍微吃一点,放松一下。
通常大力到家吃完补给,放松之后,他会自己在地垫上玩一段时间,各种场景,各种情节,我不用参与,那一刻,我也觉得很滋养。
第四章提到要不吝啬言语上的表达爱,在平静的时候,拥抱的时候,亲吻的时候,告诉他,妈妈(爸爸)很爱你,还要问他“你爱妈妈吗(爸爸)呀?”从小训练他,他就越会表达“我爱你”第二个要问的问题是“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爱你?”让他说“我知道”加深他的爱的印象。
这一点说实话,我表达的不多,更不会去问,作者说的,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因为言语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多少人,因为没有听到,而不停猜想,又不会开口问,造成了多少误解,带来了多少隔阂,还有一些甚至不能弥补的遗憾。我想,学习表达也许是最简单可以弥合这些伤痕的方法。希望孩子们不再经历这个遗憾。
第四章很值得摘出来分享的内容是关于苦难,苦难是不可或免的功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处处遇见苦难;因为唯有借着苦难,才能使人学习承受,才能使人成长。所以当母亲看到儿女在遭受苦难的煎熬和成长的痛苦磨练时,你要忍心不去插手,求上帝加给你力量,为他好好的祈祷,让孩子经过苦难后能够真正的成长。你如果不让孩子从小在苦难中学习长大,他越大就越难应付。因为当孩子愈来愈大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是什么使他在经历诸多危险、苦难的时候,仍然能够有持久的盼望,不放弃、不跌到?
这个部分,也带出来第五和第六章里的训练的话题。
说到训练,最终的目标是学会放手,训练他能够自立,使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能够离开我们而独立生活。这个目标说实话,老母亲,聊起来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点伤感,但是时间转眼而去,训练孩子学会独立,真的是做父母最大的责任。
这也是一个话题,关于自由,适当的自由,告诉孩子你需要做完这些东西,你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时候做,但你到什么时候以前要做完。做父母的责任,要训练孩子能够独立。必须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时,给他相应的自由。
关于训练,在最后一章关于信仰的部分,作者还提到要训练孩子写祈祷词,让他把心里要祈求的事情一件件写下来,这不仅锻炼了孩子写作,还切实经验到上帝亲自成全他的心事,这是孩子经历信仰的第一手见证。
我自己今年用祷告本记录之后,自己的体会确实就是,我真实的经历了神的帮助,上帝于我而言更加真实。所以,未来我会训练孩子做这件事,因为作为父母,我们终究有一天,会离开他,但我想我可以在离开的时候,像卢云神父在离世之前说告别的话,“从上帝而来的爱,会继续爱着你们,你不孤单。”而他也因着这样的训练,知道在可见的亲人之外,他有可以依靠的不变的上帝。
作者在最后一章谈信仰,这是我自己追求信仰的原因,是个很好的话题,不止对孩子,对大人也可以问一问自己的心。
就算你的孩子是品德最好的人,身体最健康的人,头脑最清醒的人,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所有的优点他都有了,但如果他没有真正的信仰,他的心是没有满足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代信仰的位置。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极大的需求,一个永恒、无限的需要,而这一永恒和无限的需要,只有上帝才可以满足。
最后引用作者在第三章的内容,作为结语。抓紧时间去爱,一个做上帝儿女的人,除了他自己,没有别的东西能够满足我们。一个做父母的人,我们如果爱我们的儿女,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能够代替我们自己,不是巧克力,不是最喜欢的玩具,而是我们自己。
愿我们作为父母,可以自己经历真爱,也可以把这爱传递下去。生命不息,繁衍不止,愿自私的基因,也可以因为父母愿意牺牲自己的爱更加进化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