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你遇到过吗?

最近有些混乱,明明知道要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比如看书,写笔记,输出。


其实里里外外就那么几件事,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已经精简了。

它们每天都躺在我的计划表中,我从未忘记,但还是行动不起来。

潜意识里似乎有个声音在说:这些事都是在浪费时间。

浪费时间?开玩笑!我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很不理解。

我的认知是:成长是个过程,需要点滴的积累,脚踏实地得前进,慢即是快。

但我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那个声音的存在,并影响着我的行动。

我突然意识到,原因是我自己种下的。

我陷入了追求即时反馈,而等不了延时反馈,从而感觉延时反馈没有用的恶性循环。

即时反馈vs延时反馈

最近刷短视频,刷某书,虽然不是胡乱得刷,而是有目的的刷,比如关于孩子识字的学习,关于好物购买,关于自我成长等方面,虽然也有很多收获,但这种追求快速找到方式方法的感觉,慢慢让我形成了习惯,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追求即时反馈。

哪怕一个短视频在前10秒,没有给到我想要的,我就会快速滑走;哪怕一个文案的开头没有给到我需要的内容,我就会返回寻找下一个。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对即时反馈的追求,看似是自己想要不浪费时间,高效率得去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这种感觉仿佛精神毒药,会让人上瘾。

哪怕我已经知道了孩子识字的方法,也已经把需要买的东西买完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这种上瘾的感觉,还是让我时不时拿起手机,打开某音,某书,去追求即时反馈的快感。

从而对那些更重要的需要慢功夫去学习的东西,竟然感觉是在浪费时间,只是因为慢,没有即时的效果。

比如我想写作这件事,这是需要慢慢学习,不断积累,不停去写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的能力。

结果现在,这件事一直在我的心里,在我的计划表里,我非常想做这件事,我的内心也知道这件事快不得,但我的大脑仿佛已经习惯了接受快速信息,即时反馈,所以我迟迟没有行动。

这种自我的矛盾,带来了混乱,混乱更让内心没有力量去行动。

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而觉察是改变的开始。还记得那句话:“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既然不好的行动,带来了不好的习惯,那么,接下来,就用好的行动,去替代不好的习惯,从而带来好的习惯吧。

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中写道: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就需要通过新的行动。

读书、写作虽然没有那么快的即时反馈,但其实,每看一页书,每写10个字,改变都在悄然发生着。

而这一点一滴的改变,慢慢沉淀下来,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偶然低头,会发现自己已身在高处,扎实又惊喜。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去接触即时反馈也是不现实的。

遇到类似如何给孩子英语启蒙,如何举办一个活动等这类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时,去看看某音,某书,某条,也能大大增加办事效率。

但要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

更重要的底层认知,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享受点滴力量的伟大。

让反馈飞一会儿,我们便会拥抱着诗,到达远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