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86)
《情感的意义》
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情感,情感是人们生活状态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现象。人的情感超越了生存利益的选择,超越了生存竞争的伦理逻辑,超越了日常生活的价值标准,超越了生存目的的确定范围,情感往往是理性无法解释的现象,是用社会的伦理道德无法理解的行为。人为什么会产生出情感?情感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生活无疑是在生存竞争的逻辑下展开的,人们都在为争取生存利益而展开行为,而行为的目的是获取生存利益,但是,情感却不在这个逻辑下运行,人的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感知活动关联,与生存目的没有直接关系。人们从情感中得到的并非是实在的物质利益,而是感知的需要:和谐、温馨、亲密无间的沟通、无拘无束的交流、彼此确定的信任、相互默契的行为……这些都是情感的流露和表达,人在生活的秩序之外,是需要情感的,获得情感的保证是人的重要精神行为,这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感知需要,尽管我们还没有主动意识到这一点。
情感其实就是有序的感知,当事物或他人不断地重复出现在我们的感知活动中.这就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感知空间,这种有序的感知环境或感知内容使人获得稳定、持续的感知态,人会逐渐产生对这种感知态的依赖,这种稳定的感知态的精神反应就是情感,我们对熟悉的人和事,比如亲密接触的人,甚至密切相处的宠物,还有生活环境和常用物品,都会生发出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因为它们构成了你的感知世界,而这个感知世界成为了你的心理依赖,这就是日久生情的人间道理。
情感的产生证明了人的感知行为和感知逻辑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所以,人间不断发生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人的理智是生存理性的产物,而人的情感则是感知行为逻辑的产物,生活的常态是,人在生存理念的规范下,却过着具体入微的感知生活,精神情感就是感知形态的真实反映,生存是利益的分割关系,而感知是精神情感的共享状态,这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存在逻辑。
精神情感不仅源于外在的感知反应,更多是出于自身内在的感知需要,人的精神意识需要中早就准备好了情绪的、情感的、心理的、精神的各种需要,这就如同一张感知需求的蓝图,生活就是在不断实现这张蓝图的内容。这张蓝图的实现度越高,人就越满足、越愉悦、越幸福,生活与这张蓝图大相径庭,人就失落、苦闷、悲伤和失望。人是需要实现感知意愿的,岂能是只为生存而活着那么简单。
用生存逻辑解释不了情感现象,情感的意义在于感知需求的实现,如果生活里没有精神情感的存在,生存是难以忍受的。(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京东、淘宝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京东、淘宝搜索书名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