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不踏实,人会变得浮躁不堪。
而微博的段子里,常常有软文,告诉你你所有的不快乐,要么是没钱,要么是什么也没有。而你,要么是太闲,要么是不思进取。总之,短短的话总会有些让你觉得很有道理,但感触颇少。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这些东西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素雅,顶多只能说开胃的小菜。
伟大的文学作品一点是有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反应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形态,和问题。而段子永远都是段子,你把段子做成一个合辑当做物语,也只是里那样,没有人会太把它当回事儿,更不会有人愿意出钱去买它,算一玩物儿。
纸上得来的东西,终觉浅。读书也是一个道理,你学的那么多,没有亲眼见到,更别说触及心灵了,所以你会忘却。
而余敏洪也曾说过,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而是读过了多少。
读过忘了不知道和没读过不知道是两点概念,而读书可以给你带来勇气,面对未知世界的勇气,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那么追究意义,曾经看过一本书,当然是外国的书,探讨的是我们为什么要上课?我们怎样上好学?有些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就是认为上课是理所当然的,听不懂课只是因为你不够努力。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抬高了努力的意义,而没有弄清课堂的目的在于引导,而非弄懂。按照老师的语速和进度,要想听清楚并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纸上得来的东西,就如纸上谈兵,属于经验之谈。只是我们不能拿着别人的经验当做自己的,于是向别人卖弄,毫无深度可言。
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书本的经典一定对,正如物理学,量子力学在某种程度上比经典力学更成功,而我们依旧学的经典光学。不能说经典光学不对,只是在某些情况一不适用,但在有些区域是正确的。这些我们都懂,但没有告诉你,你只是知道物理学,在不断变化,完全相信,只能陷入其中。新的理论会一步步取代旧的,这是一种趋势。
而终觉浅也是一种感觉,你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浅,而你没有办法去研究,因为你什么毫无头绪。
人就是这样的,古书上说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亦世上也有禁书。书无谓好坏,只是各取所需。古代的时候用四书五经治国,宣扬礼乐,禁锢人们的思想。而不读禁书,只读好书,规定的书,那叫洗脑。
万般无奈,我们看到的终究只是事物的一面,所谓知行合一,言而有信。所以我们要躬行,但不是所有事都是,以往的经验,案例,同样是我们的很好的一本教材。人类的历史,就像是一部长长的故事,相同的故事和剧情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有时候会有变动,而变动来自于潜意识中,只是人生的路要往前走,人的眼睛要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