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个月,我就要毕业了。
在大学要结束的时候,听到这本《大学的终结》,像是在回答两年前想辍学的自己心中的不解:
大学的意义何在?读与不读差别何在?为什么要花时间读大学?
那时的我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一纸文凭,因为社会认可,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
现在,我庆幸我没这么冲动,而是让自己少一点分别心,在做好学生这一身份之外,花时间在我觉得有价值的地方。
毕竟意义,是我们来赋予的,而不是外界定义的。
站在大学的尾巴,我会觉得在现阶段,能够上大学,一定要去读。尽量往好的大学走,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接下来,我想结合这本书聊一聊,大学对于每个大学生的意义所在。
一、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
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己学。如果能够get这个点,并且践行这个点,大学就是有意义的。
你会发现在大学,连学习都靠自己,没有人精心安排考试为你检测,也没有老师喊你谈话着急你的学业,甚至家长们的要求也变为“及格就好,毕业就好。”一瞬间,那些为我们操心学业的人,在学业上变得迟钝不敏感,这种错觉会让我们觉得,学习好像没那么重要。
但是,越是没有人去说,越是培养自律的时候。大学了,要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了。出社会了,就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了。老师们不是不管了,是把控制权下放了,如果还需要老师管,到了社会就需要领导管,一辈子都长不大,无法主宰自己的生命。
我也曾以为大学就解放了,每天上课可听可不听,反正期末考努努力都能过,太过努力反而会被觉得是异类。但是我遇到了樊登读书,我发现工作后的人都还在学习,而我们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件事应该贯穿一辈子的。
当我明白这一点,我发现大学好自由,除了期末考相关范围,我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不像初中高中,我的所有时间都为了高考。
一旦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拥有了社会适应能力,不用别人刻意教,自己就能主动学会。
二、形成看待人生和事物的思维方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小县城读书,初中高中接触的除了教材就是教辅,所有的思维方式仅限于如何得到高分,尽量让自己的答案接近标准答案,不会想标准答案之外的现实和复杂。
但是大学不一样了,充分的自由和宽松,按照标准去学习和生活,你会觉得生活太无趣了。
什么才有趣呢?多样化才有趣,自己探索最有趣,驳倒自己最有趣,发现不同最有趣……
你会接触到不同的人,接触到不同的事物,会发现同一件事大家反应竟然不一样,还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思维模式差距太大了,原来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版本。
接纳不同,接纳自我,然后发展出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不断在现实中优化思维方式。所以你需要去更好的大学,接触优秀的圈子,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思自己怎么想。
在大学这样的宽松、自由且安全的环境下,是思维方式形成与健全的温床。
三、有充分的自由和机会改写人生。
电视剧里总是会有这样的桥段,“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在现实生活里,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也确实不假。因为在大学,你有无限可能,就看你的探索程度。
在大学,你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命中的贵人。可能是同学,通过同学你认识了更厉害的人,从而某一天有一个机会。可能是老师,通过跟随老师研究项目,从而被社会名流看中。也有可能是自己,通过自我的奋斗,吸引了很多资源……
大学不像初中高中,个人自由受限,世界封闭固定,大学是有变数的,就像多米诺骨牌,你不知道一个偶然会不会推动下一个偶然。
我也没想过我能够去读书会兼职,这个契机来源于很早很早的一次社区实践,实践中被学姐学长看到我的努力,于是有相关的实习工作推荐给我,正好那时的我天天期盼着能去一个有成长的地方实习,无比地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认真工作实习结束后隔壁的读书会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算数。再往前还能追溯那个变量,所以我很感谢与此相关的贵人们,让我意识到人生走向虽不能控制,但是我们自己的努力与意志能够推动。
以上三点是我深刻的感受,仅限个人路径总结而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毕竟很多人会说大学白读了,感觉自己又迷茫又颓废。可是很多人也认为很有用,大学让她们变得更加坚定有目标。在这里我不说那么多,只引用一句话吧,“我们的生活方式,全部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成年人了,怪不了外界,多向内追究。在目前没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的大学模式之下,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利用被给予的优化自己。
我们可以跟随惯性读大学,但是不可以跟着惯性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