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人的童年总是中规中矩的,在外人看来和大多数的童年毫无差别,但只有深陷孤独之中的人知道里面的心酸。
贝蒂是个十岁的小女孩,她唯一的朋友是她的姐姐,但是姐姐在和她看完那座阴森的别墅以后,就去了城里再也没有回来。
虽然贝蒂对于姐姐毫无留恋的离开一直耿耿于怀,但是她却要在人前表现出释怀,“我为她去了新的地方而感到高兴。”
是有多小心翼翼,才能把姐姐离开的哽咽变成像太阳花一样的笑容开在脸上?
是的,一切都因为她太孤独了,她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虽然她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贝蒂的父亲是精神病医生,每天要忙工作,回到家以后还要和母亲暗中争吵;而她的母亲则和姐姐一起在几天前去了新的城市;每天陪在贝蒂身边的就只剩下那位聋哑的保姆。
贝蒂的出口是一只叫史努克的狗,每次贝蒂放学,都要骑车去看它,虽然这只狗很大很凶狠,但是面对贝蒂的时候它收起了暴力与肆虐,表现出讨好与温柔,是它第一次让贝蒂感到被需要的感觉。
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只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但是父母每天晚上的争吵,和父亲面对去狗场收养史努克的不耐烦,让贝蒂感觉不到自己是被关爱的,没有人了解他真正的需求,她只是想让人陪她说说话,和她玩一会儿,仅此而已。
所以当班上转来一位脸上带胎记的小男孩时,是贝蒂第一个勇敢的与他说话,“你的脸上有火山的痕迹,这一定是上帝的礼物吧。”
多么善解人意的小女孩,拥有着讨人喜欢的外在,眼睛大而明亮并且充满真诚,同时她又是那么的富有同情心,会因为一只狗狗而担心的睡不着觉。
然而生活百般姿态,谁都不能逃出之外。
越是善良的人可能就越容易被人利用,为了帮助胎记男孩解除魔咒,她相信了男孩的话为他收集凌晨十二点的尿液,却在给了他以后,被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嘲笑。
正是这种种的不理解和不关心,十岁的贝蒂才会说出“反正总有一天,太阳会消失,我们都会生活在黑暗里”这样的话。
说好周末会回来的姐姐去了新的城市再也没有回来,妈妈更是在外面有了新的爱人,而他那披着爱与包容的外衣的父亲,宁愿给她盖一个游戏房也不愿意拯救她心心念念的狗狗,她用善意对待新同学回报她的却是寒意,她真的觉得自己快要无法呼吸了。
寂寞和孤独能够缩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即使他拥有着广阔的外部世界。
精神病人伊凡的出现,是贝蒂的第二个出口。
一个上学的早上,贝蒂在存放自行车的杂货房旁边,发现了正在避免父亲的搜寻而躲藏的伊凡。
那双担惊受怕的眼睛,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的身体,和嘴里说不清楚的呓语,贝蒂好像看见了另一个自己,她害怕鬼,总觉得家里阁楼上的门会自己开关,她想找人倾诉却得不到任何体谅与帮助。
于是她打开仓房的门,帮助伊凡躲过了父亲的查找,并且告诉伊凡,只有“贝蒂”敲门才能开。
从那天起,她有了一个新的任务,去仓房喂她的“兔子”——伊凡,她给他带来食物,细心的为他把咖啡晾凉,天冷的时候为他拿来父亲的毛衣。
看吧,善良的人就算受到了全世界的忽略,也依然愿意为了别人发光。
她本来是独孤的个体,却因为伊凡的出现,张开了自己的翅膀。
从此她不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她可以守护自己心里在意的东西。
所以她帮助伊凡逃走,又和她一起救出了那条心心念念的狗。
她的善意不再被曲解,天真不再被掩盖,她有自己的行囊,可以去任何想要的远方。
电影名字里的真爱,不过是一份理解与陪伴,关怀与惦念,需要与被需要,如此而已。
电影的最后,是一个大团圆,父母在姐姐的陪伴下从那座鬼畜的别墅里,找到了他们,她和伊凡最后的彼此拯救,都是令这个十岁小女孩满意的结局。
贝蒂终于有勇气对伊凡说:“Je m´appelle Elisabeth”(我叫伊丽莎白)
该拿什么守护自己的天真与幻想,其实越长大会发现孤独的背后常常有无法预测的力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自我拯救。
让我讲一个故事吧:一向孤高又小心翼翼生存的公主在骑士陷入危难的时候拯救了他。
那公主拯救了骑士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他也拯救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