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歇去,夏木阴阴——读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有感

周五,我们继续用诗歌留住飞快流逝的一周,伴着窗外清脆的鸟鸣声声,复习唐朝诗人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很快布置好新课黑板,一首好听的“阳春三月初满枝迎春花……”带我们走进了“草木知春不久归”春季小课程——【互加新学堂第7周】高段晨读《三月晦日偶题》。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

              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学习这首歌时,我们是带着“晦日是什么意思?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怎么表达出来的呢?”这样的疑问来学习的。

因为孩子们有疑问,所以听课特别认真。

哦!原来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是晦日,代表着春天离去,夏天到了。晦日,看似平平,实际很特别,因为这一天 也就是春天的最后一天。这一天送春,意义自是很不一般。

芳菲歇去惹人忧伤,留也留不住的美好春光总是让人伤感,但诗人豁达开朗,不为失去的岁月难过,珍惜当下的日子,“夏木阴阴”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当我把诗人的乐观告诉孩子们,同时启发他们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孩子们会意点头。

窗外,杨树叶子一天天浓密起来,绿的色调已由鹅黄转为翠绿,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着急起来,担心叶子绿油油的时候,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我们喜欢春景,想春光永驻,但夏天还是会准时报道。

与其无奈惆怅,不如坦然欣赏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这节课孩子们的诗配画都很好,李海峰再次受到了表扬,他很开心,我也替他高兴!

读诗学习,说是我带领这孩子们学习,不如说是我也在学习,在学习诗歌,体会其中的诗意中成长着。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读诗,一起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