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知乎上经常被人问到财务人的职业发展,这里就把我的经验和想法总结一下,算是抛砖引玉了。
我的职业路径
本人大学毕业的时候,手里获得了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美资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并且在这家公司实习了半年,一个是某合资汽车制造厂的CRM岗位。结果我选择了后者,虽然当时觉得CRM在国内是个新兴职业,看起来高大上,其实还是被好的待遇所诱惑。在这个岗位作了四年,升为主管。这个时候才发现国内叫的很光鲜的CRM其实就是鸡肋,在公司内部就是个三线部门。当你想跳槽的时候,你会发现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少:除了其他的同行以及银行业外,很少有企业会有这个岗位。在这四年间,顺利考通过了CPA的考试。于是凭着考过CPA的自信,我裸辞到了上海准备重新转行做财务。
即使在上海这个充满机会的城市,我还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如愿的成为一家德资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同时还有两个工作机会:联想上海工厂、某个做包装的外资(基本上垄断了快消品行业)。一个担心其利润率太低、价格波动吃到其利润;另一个是外包的短期职位;所以最后都没有考虑。在这段期间也面试了很多,感受最深的就是:换行不容易,完全靠运气!
在这家德资公司工作了一年后,下属工厂的财务经理有了空缺,于是我就内部申请了该职位。经过三个月的试用后,正式转正。个人认为这段时间属于“幸运期”,因为从转行到升值到财务经理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制定职业规划
在制造业里,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通常会做如下设置:
大集团的层级会比较多,主要分财务人员、经理、总监、CFO等四个层级。大体上会分为记账、报表、税务、内控四大岗位。对于我们普通的财务人员,如果想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一定会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个前提下,职业发展的规划就可以简单成三步:定目标、找差距、提升个人能力
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为财务总监,那么就需要了解财务总监都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信息来源是职位说明书。下面是某网站发布的一份招聘需求,通常该职位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会放在最前面。从下面的说明书里,我们可以看出该职位需要参与融资、投资的决策;让后就是成本管理、内控和预算管理。除了工作职责,一般还会有任职资格的内容,可以将职责和要求互相对照。前五项里面重叠的部分就是最重要的。
一般每家公司的招聘说明会各有不同,所以在同个行业里多看他们的招聘需求,基本上对该行业内的通用技能就能有基本的了解。
行动起来:缩小与目标的差距
明确了目标,就等于明确了发展方向。接下来就是要找差距、缩小差距。
差距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经验、能力
工作经验基本上就一条路,就是从事这项工作,靠时间来积累。实现的方式可以是内部转岗和跳槽。内部转岗要比较容易,完全靠跳槽来转到新职位上去很难,因为很少有人会花时间去培养一个新人。
能力是一个不好衡量的素质。一个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能被招聘者识别出来,所以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招聘中的痛点。很多公司通常会在面试中问候选人的过往经历,来判断候选人的能力。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就要去比较、总结目标职位里最重要的能力有哪些,然后在日常工作去锻炼这些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成功案例,这样在面试时可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向对方展示个人能力。
财务中心的岗位侧重于记账和日常的收付工作,所以对基本的记账科目和记账方法要求较高,比较青睐耐心细致的人;而从事报表分析的岗位,需要对制造、销售等业务流程比较熟悉,要求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上述都是基于个人过往经验的总结,受限于本人的阅历,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希望这些对各位有所帮助,预祝各位在心仪的岗位上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