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富爸爸穷爸爸》这本理财入门书想写点什么的时候,我打开简书,看到了首页上《马云:如果没有那29天的少年时光,我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对于马云如此感激为他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富爸爸”Ken,我在感动之余也体会到除智商、情商外,更重要的别的“商”的存在。
在《富爸爸穷爸爸》中这个别的“商”是指“财商”,而在马云的回答里,这个商是“爱商”。
事实上,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是个精明的商人,而马云看起来无疑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富商,因为他曾说过,我做一件事时,会先去思考这件事是否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马云在访谈中说,十几年前,马云问妻子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富人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商人,妻子回答是后者,因为她没想过马云会成为一个富人。尽管两个人的思想很是不同,他们毕生的追求也不同,他们还遇到了不同类型的“富爸爸”,但是他们都实现了大多数人的梦想——成为一个富人。
罗伯特说,美国的教育体系导致了年轻人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不去区分职业和事业的差别,并且对钱的事情一概不知,甚至以讨论赚钱为耻,然而不管是穷人、中产阶级都会陷入财务危机,为偿还账单而头痛不已。因此,他在富爸爸的财商教育中,一步步积累财务自由所需的资本,充分利用好“资产和负债”这个大多数人穷其一生都没有搞清楚的事,最终成为了自己满意的成功的富人。
他是一个遇到了合适土壤和合适引导者——他的富爸爸,又恰巧在喜欢的领域——房地产和小公司发行的股票,按照他喜欢的方式运作成功的投机者,他通过研究法律漏洞,利用财务知识规避税收,他寻找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商业机会。当然,这没什么不对,相较于其他手段更老辣的富人而言,罗伯特这位致富之后热衷于教育的“金钱教练”还是值得敬佩的。
不过顺便说一句,我向很多人极力推荐这本理财入门书,希望不会起到误导的效果,因为眼下中国的形式再照搬这一套恐怕是行不通的。
虽然致富有千百万种方法,而富人们说道各自的成长经历时又或许千差万别,但是去找寻一下共同点,或许是我们都需要一个“富爸爸”。
这个富爸爸,可能直接把他的财富给了我们,这时,我们被称为“富二代”。
可能像罗伯特的富爸爸一样,把财商教育言传身教给我们,这时,经过若干年的资本积累与运作,我们会成为“白手起家的百(千、亿)万富翁”。
也可能像马云的富爸爸Ken一样,提供资金上的援助之余,还给予了恒久的陪伴与真诚的支持,这时,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的一个对金钱没那么感兴趣,但是又出其不意的成为了金钱的主人。
但是,事情到此肯定还没有结束,对于一个搞不清资产和负债区别的人而言,不管多少资产都可能最终变为负债,有了富爸爸之后,你还要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看得出事物本质的人才能长久地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