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的朋友送了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破旧不堪,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这就是配套效应,又称狄德罗效应。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求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的现象。
配套效应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买过一件漂亮的上衣,为了与之相搭,往往会再买一条裤子,然后再买一双配套的新鞋子。
在教育中,同样也存在着配套效应。它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可以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的价值。
有价值的“睡袍”可以促使我们为了与之配套而产生一系列好的或者对我们成长有利的行为表现。
比如,班上几个学生英语较差,但语文成绩挺不错。为了鼓励他们学好英语,我会说,“你们的语文这么好,说明语言感悟能力不错。英语和语文同属语言,只要英语词汇量上去,英语绝对不会差的。”这样给孩子们暗示,就会让他形成“我是优秀的、有潜力的”意识,为了与这种意识匹配,他们努力地学英语,英语真的就慢慢地提上来了。
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后进生的管理上。他们往往成绩不好,小毛病多,受到的打击也多。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你用心发现,总是能够找到的,比如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组织能力强。老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见势利用,不妨对他们委以重任,让其当班长。为了像个班长,他们往往会一改原来的恶习,遵守纪律、关心同学,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而且学习上也会更加用心,成绩自然也会提高了。
这些都是在学生旧的配套的认识中注入与之冲突的不协调的因素,动摇其原有的认识体系,然后顺势抛给他一件优质的“睡袍”——当班长。为了与这件优质的“睡袍”相配套,他们就会以新的行为体系替换原有的行为体系,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作为教师,在利用这个效应时,要注意适时、客观、充分的信任,以免让他们察觉到你只是想让他收敛不良行为,那可能就会出现抵触情绪。
这也提示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注意自己的言语,避免“你真是没救了”“我从没见过你这样笨的学生”之类伤人的话。这样做,嘴上痛快了,但有没有想过,你正在给孩子一件劣质的“睡袍”。这件“睡袍”就像标签一样,孩子在以后的行为中就会表现出与标签内容相一致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