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知乎上关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评价最热的两个问题:如何评价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值得到影院去看吗?和如何评价饺子导演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前100回答内容,看看网友如何看待这部电影。
结果是在两个中性问题下,反对的观点在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好评数98.5,差评数1.5,为什么是1.5呢,0.5个差评为半佛仙人的评论,他只是在剧情上的观点是俗套,而在其他方面为赞扬态度。
好评方面,分别为剧情、特效、人物角色、现实原型和影射和对饺子导演个人的讨论。
先说剧情,这也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
故事的逻辑性遵循封神榜的大框架,重构演义了封神神话,以截教主张“有教无类、广纳门徒”,强调万物平等;阐教主张“顺应天命、替天行道”,强调伦理纲常、血脉出身为基础。
但又没有局限在原故事正面对抗、打怪升级的老套路上,以正反派反转,传达出“妖”之所以成为“妖”是因为掌控世界的“神”的定义,并将卑鄙,无耻,残忍,贪婪,虚伪这些品质赋予他们,经过数百遍数千遍的宣传,最后“神”定义的“妖”成为了每个人心中的“妖”。
在反转的故事发展上,通过三个关卡自然过渡传达了这一意图。
第一幕是疑惑,土肥坡的土拨鼠自劳自得,没有任何害人行为,被一网打尽后敖丙发问“全都得抓吗?”;
第二幕是正邪调转,鹿童追杀申小豹被敖丙劝阻;
第三幕再次强调,哪吒跟石矶娘娘打斗过程中,石矶娘娘说“臭小子,我们见过吗?跟老娘我拼什么命?”。
剧情的核心要素是“反抗”,阐教自诩正义、公平,实则祸害百姓,天道不公、奋起反抗的剧情深得观众的喜爱。
其次是对理想化的亲情的演义,和饺子父母给予他无条件的爱让他再电影中拍出这种纯粹的爱,特别是尾声殷夫人忍住疼痛都要拥抱哪吒的桥段。
再说人物角色,好像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真命角色”。
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申公豹,一个出身贫寒、刻苦自律的小镇做题家,智商高、有野心、渴望成功,但仙界的体系让他被迫成为了无量仙翁的白手套,干了许多脏活,成为背锅侠。
离开残害无辜的补妖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种困境也让这个角色深入人心,而他的正义举动收获了观众的“芳心”。
还有小石头版本的石矶娘娘、帅了两小时的敖光、可爱的申小豹、和谁都是五五开的结界兽、“我们都是反派呀”的海夜叉等等,最大突破是给了配角情感和性格,虾兵蟹将不在是送人头的工具人。
三说现实原型和影射,现实原型包括职场、阶级、革命和国际政治。
海底地狱的虾兵蟹将是普罗众生,仙界是道貌岸然的正义是权力的代表,申公豹从底层爬起的知识精英,李靖和敖光都是略带爹味但开明的父亲……
政治应该叫明喻,玉虚宫绿牌反讽名门正派的阐教,绿牌的鹰张开翅膀、鹰爪抓握武器,是完完全全的西方的鹰的形象。玉虚宫修行的仙人也不过是无德无思考,只想人上人的润人。玉虚宫通体发白,天元鼎的入口是个dollar的符号。
作为商业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让各年龄段的观众都找到了兴趣点。
借用一名答者的原话“孩子看到了动画片,腐女看到了双男主,鉴证人看到了绿牌,青年人看到了热血,打工人看到了申公豹”。
这种结合所有要素的能力太不简单了,大概也是饺子导演本人(以及郭帆、冯冀)也被加入到讨论中的原因吧,人们大呼“终于有导演拍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了”。
被拿来对比的自然是高考两三百分的艺术生和自带Buff的影二代,自然得出靠高考成绩卷出来的人才在生活的体验、审美能力、逻辑思维都要强于影二代。
差评方面,在剧情、特效和配乐。
半佛仙人称之为顶配版强娇子文学,剧情俗套,屎尿屁笑话、网络热梗,生硬的煽情桥段。
特效方面,审美缺陷,大决战的场面够大,但缺少江山画卷徐徐展开的中式意境美感,三龙王和哪吒、敖丙的严肃的战斗被戏谑后气氛瞬间垮掉。
配乐与画面的融合度不够,配乐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看好还是看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显然是两个圈层的观众,只是因为它的国漫属性和火爆程度让大家的想法在网络上争锋相对。
其实大家走进影院之前,已经在自己心理为这部影片准备好了一份试卷,看到了期待的就会给好评,没有看到就是差评,就像一位答主所言“本片不适合剧情至上者,对特效电影不感冒的人群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