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海无涯,就是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终身学习。涉入每一个新事物、新领域,都需要学习,那么你会学习吗?
你可能会觉得这问题提到有点可笑。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太会学习,否则今天的我们就不会到处寻求学习之道了。
斋藤孝在《学会学习》里清晰地描述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他把学习过程拆解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
拿我们每天晨读为例:
首先输入,通过阅读等方式把文章中传递的方法、信息理解透。
接着进行处理,将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点跟自己已有经验相结合,进行融汇。
最后就是输出,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应用于实践。可以是用自己的话语,文字或者故事之类将感悟表达出来,或者直接用到实际行为中。
想要让学习更加高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法:
01.概念法
在我们阅读【剽悍晨读】推送的每日文章时,不是一股脑把所有东西都堆放在大脑里,而应将文章提炼出来的方法策略的概念理解透彻。
要真正达到理解,必须能将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用最简洁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能把概念应用到合适的场景中进行描述,这样就能真正做到理解深刻透彻。
02.模仿法
很多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
比如,新入职的教师想要上好课,一定会先听师傅或者名师的课,学习优质课的上课模式和好的方法策略,模仿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上课时就不会再手忙脚乱了。当然,模仿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学精粹部分,并结合自己目前的水平和本班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比如,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表达,你无法照搬师傅和名师的回应,一定要针对现场学生的表达来进行回应。学习回应策略,而不是学回应具体的话。策略可以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经验,照本宣科是无法做到提升的。
03.限定法
限定法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专注。不管你兴趣如何广泛,想要精进,必须找到自己最想要最有把握的领域内容,然后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这里。
会学习的人通常都有沉潜得住的定力。
我很是佩服一些非遗传承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们却能够静下心来专注自己传承的事业,把它做好做精。
更是佩服像猫叔这样一群专注于帮大家提升发展的人,总是在我们想要放松懈怠的时候给我们当头棒喝。
端午节几天确实有点松懈,看到今天推送的晨读文章题目“精进之路没有假期……”,立刻警醒。自己现在的行为模式不就是自己一直鄙弃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么,说好的要走出“舒适区”,其实一直呆在“舒适区”周围。
说来还是学习不透彻的结果,读了这么多天的晨读,方法策略记了那么多,都理解了吗?都能做到了吗?如果有任何一个否,都表明我现在还没有真正地会学习。
好吧,我回头再认真翻翻笔记,对照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还有哪些方法没有真正get√到,还有哪些不良习惯没有真正修正好。争取在六月的行动中好好落实。
有一句话这么说:“你的气质里透着你读过的书”,我只想说,你读了那么多,学了那么多,依然没看出什么长进。一定是读了假的书,学了假的习。
想要通过学习成长,必须先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