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班主任,也要操班主任的心
——读《优秀班主任悄悄在做的班级管理创意》开学课程,让开学季“温柔了时光”
虽然自己不做班主任,但作为班主任也要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书,提高自己班级管理的能力,俗话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是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的作风就是班级的班风。
我也相信,即使作为科任老师,也是要有一颗班主任的心,这样在你的课堂上就能看出你的学科学习风气。如果,科任老师抱着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学生会在你的课堂上兴风作浪,遇到事情就说“去找班主任”,学生在科任老师课堂发生的事情也交由班主任处理教育,甩锅给班主任。
所以,对于看在眼里的,班级上发生的事情要及时处理,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严,才能更轻松开展自己的学科教学工作。这也是“全员育人”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读《优秀班主任悄悄在做的班级管理创意》创意一:开学课程,让开学季“温柔了时光”时,脑中浮现了身边很多非班主任老师也一直在做着班主任们,却胜过班主任的事情,当然不只是开学季,而是从一而终。
苗老师在书中分享了道:
一、一封“情书”、一封家书:新学期开学前写给孩子们新学期报道的各事项说明书。开学第一个月给家长写一封班级情况信。
现在不只是班主任,各学科老师每周、每月、甚至每天都有给家长们准备一份或长或短的家长信,但有些家长信往往流于形式,更像是周末作业布置,往往家长也逐渐不重视老师的“任务告知书”了。而学校的ZY老师在疫情下,鉴于寄宿学校每周一次放假回家,思考如何填补与家长见面沟通的缺失,她想到每周一封的语文简信,她的第一句总是“见字如面”,就是希望用这样一封信来弥补无法见面的缺憾,在信中跟家长朋友们唠一唠,就好像当面聊着天一样。
ZY老师每周一文,用心育人,真情感人,让家长们看到一位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智慧型好老师。
二、一份调查问卷:接手新班级,在未见面前,为了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通过微信群发电子版给家长们打印出来,学生手写。
这让我想起了,黎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她说: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都很重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开学第一课包含以下三重意义:
1、密切师生关系:如果没有更换老师,经历一个暑假的分离后,师生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回暖,此时,利用开学第一课狠狠夸夸自己的学生是个不错的办法。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开学前制作一个问卷星,调查学生在家的表现,尤其是下面这3个问题特别重要,因为家长描述得越具体,你夸得会越形象生动,学生越能感受到你的善意与爱意,越有助于他在新学期有好的开始。
2、激发学习兴趣:每个学科的开学第一课一定要有学科元素,体现学科趣味性。
3、树立学科规矩:良好的秩序是开展教学教育活动的保障。开学第一课,老师必须以温和而坚定的言语树立学科规矩,一般包含:课前准备、听讲、思考、答问、作业书写、收发、订正等。但不建议教师花大量时间单独训练这些内容,而应该在开学初期在日常课堂中持续关注、评价。
三、小细节:新学期教室布置迎新、第一次见面给学生一个拥抱、分好第一次书,组织一次游园,照一张全家福,排好第一次座位,上好第一节班会课,上好自己的专业课,画一张班级发展蓝图等。
苗老师很用心,体现在各种感人的细节:给学生一个拥抱,第一张全家福,上好第一节班会课,让学生在新学期有满满的班集体感,感受到来自老师们的善意。
但近几年,各种自以为仪式感满满的开学礼蔚然成风,学校更是声势浩荡做好拍照、视频宣传工作,但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开个学而已,有必要这么内卷吗?”“没有准备开学礼,就不是好老师了吗?”一线班主任、班级家委们疲于应付学校布置的各种主题,大扫除,气球、拱门、喷绘展板、打卡、拍照...作为科任老师都看不下去了。回想起咱们以前小时候,开学第一天是去给学校除草、班级大扫除、分发书本作业本,一个上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干得热火朝天。
四、创意小纸条,让孩子把荣誉带回家
苗老师非常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一定要拿着放大镜观察学生的优点,力图在第二周孩子离校时,让他们带着一张“小纸条”回来!让每个孩子的优点被看见,并在今后,强化自己的优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在互联网很便利,很多老师在网上购买一些表扬信,每周评比一些优秀奖、进步星。还记得上学期我有一次手写表扬信,有几位家长在群里特意点赞“邓老师手写表扬信”。后来逐渐少了,直到现在没有了,没能坚持,却发现身边的林老师、廖老师等坚持每周在用。确实,孩子们每周在学校的表现,如果都能被老师肯定,他们肯定会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回家,与家长们共度更愉快的周末时光,而不只是作业相伴。
前几天,一篇报道:俞正强荣获“202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新闻里提到:俞正强校长坚持在做一件事情:一本成长报告册。金师附小着力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做出有益而成功的探索。怎样让成长报告记录学生的成长?一本带有金师附小特有风格的成长报告册应运而生。这本厚厚的成长报告册,涵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我和我的伙伴,我写的字,我的作业,我的试卷,我参加的活动,学业素养报告单,老师寄语,我的学期小结,小伙伴的话,我的荣誉,我的十能成长目录。从一张纸到一本“书”,从老师跟家长汇报到孩子参与、学会报告,从冰冷打分评价到温暖多元记忆,以前“隐身”的同学、家长及音体美英科等任课老师一一走到前台……让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见证者以各种方式露脸,留下小学六年成长的一个个美好瞬间与难忘回忆。
俞正强校长认为,原来的成绩报告单内容比较单薄,离学生太远,老师评语比较容易写套话。评价改革让人看到了一个个更完整、鲜活的学生,改变了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反过来也影响了学校的育人模式,改变老师、家长以学生自身的成长理念和行为习惯,师生一起收获暖心向上的前行力量。
俞正强校长欣喜地表示,品味孩子的善良和努力,让父母亲阅读孩子的成长报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至少能够阅读一个小时左右。因为时间的占有,才是一件事情重要的表征,一张成绩单没有内容,一个学期一本册子,六年就是十二本,很饱满。我希望爸爸妈妈把阅读这个当做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作为科任老师,可能自己没操心班主任那么多事情,但是对于一些看在眼里的事情:班级卫生,课桌物放,排队纪律,自习课纪律等,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主动提醒教育,操班主任的心。
自己现在搭班的两格老师风格差异大,S班班主任节假日很用心做一些事情、视频、祝福贺卡、手抄报等,学校布置的手抄报、手工作品、活动照片、视频录制等,都很认真用心完成。每周的周评会都很认真在落实,给与学生表扬并拍照发到家长群,每一次都有小小的礼物:一支笔、一个本子、一块糖、一个书签,照片上的孩子都笑得合不拢嘴。家长们纷纷在群里点赞。班集体风貌、凝聚力,家长对班级认可度都是很高的。
E班班主任很少在班级群反馈分享孩子们的情况,班级群除了一些通知,接龙,很少有其他信息,群里最热闹的就是某学生生日,家长送来蛋糕,全班给他过生日,家长纷纷在下面送祝福“祝XXX同学生日快乐”,持续一整个晚上。
想起自己儿子的班级也经常有一些节日里的祝福,一个简单的小视频,不需要花哨,老婆每次看得入深,看好几遍,都在寻找自家的娃。
一个班级不只是班主任老师的,应该是所有任教老师们的,作为科任老师虽然更多只是上课时到班上,但对于班级里的学生,发生的事情都要放一份在心上,对每一个学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