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之十一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但“我们新疆是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歌,丝毫都没有夸张的味道。
到过新疆的人都说,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有多大,不到喀什不知道新疆有多大。这样的说法很好理解,新疆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没有高铁的年代(就算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去躺新疆坐火车几天几夜在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就算从乌鲁木齐到喀什也要坐近二十四个小时的火车。
在比较专业的旅行者圈子里还有一句话,“不到南疆(泛指喀什)等于没到过新疆,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如此之美”。这句话也不难理解,喀什是新疆少数民族聚集比例最高的地方,少数民族占比达到96%,不到喀什,你体会不到纯正的民族特色和喀什特有的古老与民族工艺制作的精。而不到伊犁你会以为新疆除了草原就是隔壁沙滩,你想象不出新疆还有“塞外江南”、“中亚湿岛”的景色——那就是伊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成立于1954年,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420万人。伊宁是伊犁自治州所在地。伊宁还有“花都”之称。其实,与花都比起来我倒是更愿意称它“果城”。这里的绿化隔离带,马路边随处都是果树,秋天到处飘着果香。
这里曾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是当年禁烟英雄林则徐的放逐之地;有我国向西开放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有全疆流量最大、风景秀丽沙洲满布的伊犁河;有美不胜收的那拉提草原;有闻之就流口水、看之不忍离去的果子沟。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 ,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
然而,伊犁并没有像乾隆皇帝想象的那样永保安宁,1867年沙俄看准时机,支持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贵族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起了一个所谓的伪“洪福汗国”。
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上书极力要求出兵收复新疆。但没想到左宗棠的这一建议竟然遭到了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居然上书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而且左宗棠清楚地认识到了沙俄对我国的威胁。所以他力排众议,极力要求收复新疆,否则边疆不稳、中原不保。光绪皇帝总算还不糊涂 允许出兵。
家贫出孝子,国难思良将。左宗棠精选了八万湘兵。为了国库空虚,风雨飘摇的晚清,为了珍惜难得的出兵机会。出发前左宗棠事无巨细,从行军路线、每个士兵用度、骡马运输数量、人工费用,武器的制造更新等等方面,仔细运筹。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65岁的左宗棠带病率军,用一年半的时间夺回了除伊犁以外的北疆和南疆。
之所以把伊犁留在最后或许左宗棠考虑的是这里有沙俄的驻军。之后,左宗棠上奏朝廷,提出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收复伊犁的问题,如果达不到目的,再采用军事手段。
清政府命外交官曾纪泽出使俄国,进行交涉。俄国多方要挟,蛮不讲理。
左宗棠让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材,走在前面,出征伊犁,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两军相遇勇者胜,那会儿左宗棠就展示了“亮剑”精神。这一举动震撼力沙俄,有力地支持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最终,迫使俄国归还了伊犁。
英国人对此评价,这是“从一个多世纪前的乾隆时代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人所曾取得的最光辉成就。”
历史应该感谢左宗棠,在风雨飘摇自顾不暇的晚清,左宗棠率兵收回了166万国土的新疆。否则到了军阀混战的辛亥革命,到了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新疆是否还在中国版图?我相信中国收回国土的决心,但我不信沙俄不会不把新疆划为己有。
伊犁马又称天马。史载当年乌孙王猎骄靡以1000匹伊犁马为聘礼,迎娶细君公主。汉武帝见乌孙马后赐名“天马”,并赋《西极天马歌》铭志:“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后来汉武帝得大宛的“汗血马”后又定之为“天马”,将乌孙马改为“西极马”。乌孙的马就如大月氏的兵刃一样,这或许是汉代时乌孙国、大月氏国敢于抗击比自己强大的多的匈奴的法宝之一吧。
张志威/文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