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四一)
余在王孟亭太守处,翻阅旧簏。得刘大山先生手书诗册。贺其祖楼村修撰《移居》云:“官如蚕受茧丝缠,郁郁惟将邸舍迁。家具无多移校易,街坊太远住堪怜。月逢庙市刚三日,俸算词林已六年。闭户忍饥都不患,只愁囊乏买书钱。”“碧山堂里老尚书,二十年前此卜庐。任昉交游今在否?羊昙涕泪痛何如!颓廊有甓奔饥鼠,废圃无墙种野蔬。此日君居最相近,教余一到一踌蹰。”大山名岩,江浦人,人但知其工作时文,而不知诗才清妙乃尔。所云碧山堂尚书者,即东海徐健庵司寇,领袖名场者也。查浦先生亦有诗云:“分明万壑归东海,不到朝宗转自疑。”可谓善于推尊者矣。
王箴舆,字敬倚,号孟亭,宝应(今扬州市宝应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授武英殿纂修。历官河南临漳、渑池、洛阳知县,卫辉府知府。在官卫辉府知府的任上,曾帮助地方兴建泉源书院。工诗文书法,著有《孟亭编年诗》、《木清阁文稿》等。曾为时任江宁知县的著名诗人袁枚纂《江宁县志》二十六卷。
簏,音lù。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竹篾编的盛物器,形状不一 。
刘岩,(?至一七一六),字大山,号无垢,原名枝桂,字月丹,江苏江浦人。康熙四十二年(一七〇三)进士,官编修,以南山集案隶旗下。善绘事。见《金陵通传、八旗画录》。
王式丹,(1645—1718年 ),字方若,号楼村。清朝宝应人。积学嗜古,有盛名。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状元,授修撰。参与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皇舆图表》、《渊鉴类函》,分校二十一史诸书。因其耳聋,不为康熙所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罢官归。后侨居扬州,与乡士大夫论文为乐,士多从之游。王式丹工诗,田雯、王士禛皆推许之,宋荦刻《江左十五子诗选》,以王式丹为首。著有《楼村集》25卷、《四书直音》1卷及《灵豆录》。
修撰,翰林院修撰,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的官臣,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一般于殿试揭晓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卜,音bǔ,选择的意思。例:卜宅,卜邻。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任昉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齐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阳尹王俭聘为主簿。后来进京官拜尚书殿中郎,随后又调任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后因父丧而辞官。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太子步兵校尉,掌管东宫书记。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羊昙,晋谢安之甥。《晋书·谢安传》:“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按:原文如此,似为人名)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后将羊昙醉后过西州恸哭而去的事用为感旧兴悲之典。唐司空曙《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季子生前别,羊昙醉后悲。”清许廷鑅《重过东园别墅感旧作》诗:“今日羊昙头白尽,尚零哀泪过西州。”
踌蹰,多用“踌躇”而不用“踌蹰”,意为犹豫不决。
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对科举应试文体的通称。唐宋时指律、赋。明清时特指八股文。此处指科举应试用的八股文。
乃尔 ,音nǎi ěr。指示代词。如此;像这样。例:何其相似乃尔!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清昆山(今属江苏)人。顾炎武之甥。以一甲三名中进士后,授内宏文院编修,迁赞善,累迁侍讲学士、詹事、内阁学士,直南书房。后官至刑部尚书。健庵学派创立人,名重一时。《四库全书总目》对徐乾学所撰之书曾予以较高评价。但徐乾学人品欠佳,觊觎禄位,阿谀权贵明珠,史载其“登高而呼,衡文者类无不从而附之”,“游其门者无不得科第”。当时民谣说:“九天供赋归东海(徐乾学),万国金珠献澹人(高士奇)。”袁枚亲家徐题客的祖父。
名场,汉语词汇。释义:1、名流会聚之所。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查嗣瑮,(1652—1733), 字德尹,号查浦,海宁袁花人。查慎行之弟。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至侍讲。幼警敏,数岁即解切韵谐音,随兄学诗。生平游迹遍天下,其诗精妙,与兄齐名,时人比作宋代“二苏”。后因弟查嗣庭文字狱案受株连,谪遣关西,卒于戍所。著有《查浦诗钞》、《查浦辑闻》、《南北史识小录》、《音韵通考》、《唐人万首长律》等。海宁查氏是金庸的祖上。(按:瑮,音lì,汉字,指玉上纹彩排列有序的样子。)
推尊,音tuī zūn,意思是推举尊崇。推举尊崇。《尚书大传》卷一下:“尧推尊舜,属诸侯致天下於大麓之野。” 金·麻九畴 《跋范宽秦川图》诗:“山水人传范家笔,《画史》推尊为第一。” 明·方孝孺 《答阌乡叶教谕书》:“惟韩退之偶然一言,推尊二子,至今人诵退之之文而知李杜之不可及。”
本人翻译:
我在王箴舆太守那里,翻检他的旧书箱子,看到刘大山先生亲手书写的诗册。他为祝贺王箴舆祖父王式丹修撰乔迁之喜而写的《移居》二首:“官如蚕受茧丝缠,郁郁惟将邸舍迁。家具无多移校易,街坊太远住堪怜。月逢庙市刚三日,俸算词林已六年。闭户忍饥都不患,只愁囊乏买书钱。”其二:“碧山堂里老尚书,二十年前此卜庐。任昉交游今在否?羊昙涕泪痛何如!颓廊有甓奔饥鼠,废圃无墙种野蔬。此日君居最相近,教余一到一踌蹰。”刘大山单名岩,江浦人,世人只知到他精于写作应试八股文,而不知他的诗作如此清妙。诗里所说到的“碧山堂尚书”,即被民谣所说“九天供赋归东海,万国金珠献澹人”中称为“东海”的刑部尚书徐乾学,他是当时科举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查嗣瑮先生也有诗句:“分明万壑归东海,不到朝宗转自疑。”查先生真可以说是一个善于推举尊崇之人啊。
真老实人言:
所以翻译这一段,是因为本条中记载的人物关系复杂,而袁枚又叙述过于简单。徐乾学“东海”之称,实际上是民间讽刺其勾结权势,弄权科场,结党营私。查嗣瑮诗句,阿谀逢迎而已,不过,倒是贴切。至于所引刘岩之第二诗,从诗文上看,王式丹新居应该座落在徐乾学的旧宅址上。徐乾学名重一时,权倾朝野,弄权科场,鱼肉乡里。仅家中田产就有二十余万亩。然而过世未久,后代就开始卖田鬻地。世事变幻如此无常,刘岩见此不得不发出感慨:“教余一到一踌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