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前研一说:思考力决定竞争力。但泛泛的思考远远不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深度思考,本文从几个角度介绍了深度思考,而没有提具体的方法。因为在笔者看来,具体方法虽然不同,但思考的本质是一样的。
笔者建议看文章之前先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样阅读目标性会更好:
我每个月读几本书?这些书填补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空白?
我的学习方式是什么?针对这些我有做出调整吗?
对遇到的问题,我有想当然吗?如何证明自己独立思考了?
我每天坚持写日记吗?我有坚持在写自己的作品吗?
笔者曾经对人与人的差别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人与人的差别从来不是他拥有什么不二法门的独家秘笈,或者什么技巧,而是他们有一些好习惯,通过日积月累,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接下来几篇文章,笔者会对几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进行分解,当然可能挂一漏万,请读者批判性阅读,如有疑虑,欢迎拍砖^_^
这个系列一共完成的章节有:
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篇(已完结)
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学”篇(已完结)
成为更好的自己 ——“思考”篇(已完结)
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作”篇(已完结)
本篇文章我们来说第三个问题——思考。
独立思考
在古代,制作地图的工匠会故意在地图上画错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如果你制作的地图的错误跟他的一样,这说明这不太可能是你独立制作的。
如果你和伙伴都深深赞同一些观点,你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口;对你说的话,也很确信肯定会获得别人的赞同,这是否太过于巧合了?
一种可能是,也许事情并没有这么巧合,你的观点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相信了什么。换句话说,你把别人灌输的观点当作了自己的观点。
另一种可能是,你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观点,碰巧与社会主流观点一模一样。
流行往往成型与人群中,独立思考往往来自于独处。所以,独立思考和人群往往成反比的。人群越庞大,独立思考就越少。
别人告诉你应该相信什么,你真的相信,那么你也很可能会犯相同的错误。如果你是希特勒时期的德国人,你会支持纳粹;如果你是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人,你会支持日本军队侵略中国。
找到事件的成因
越是理所当然,越需要去思考。
“理所当然”,这个词不知道害了多少人,浪费了多少时间、金钱和资源。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就向它开火。
Google前全球工程技术副总裁道格拉斯•梅里尔在《Google工作整理术》中详述了“暑假”给他带来的种种困扰,让生活变的更糟糕了 。暑假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本来是为了让孩子帮助家里干农活的。结果,这种制度一直贯穿工业时代,直到信息时代。还有朝九晚五造成的交通拥堵,这都是不必要的。我们的组织形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在某方面反而拖累了我们。
传统工厂必须要求员工按时到岗,那是因为一条生产线上必须所有员工就位才能开工,如果装火花塞的员工缺岗了,那么生产出来的汽车都打不着火。
但是现代组织已经超越了流水线生产,再加上电邮、电话、微信、视频通话等沟通工具的普及,资费单价大幅降低,人们的沟通已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换句话说,异步、异地工作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了,为何老跟自己过不去呢?
推至极限
“每个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有独特的品味,而别人的是大众品味。”——阿牛
你认为的美,真的是自己认为的吗?或者只不过是社会认同。试想如果全世界只剩下女人,女人会怎么打扮自己?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
回顾历史,女人的审美观“恰好”迎合了同时代男人的审美观,唐朝以胖为美,美女都比较丰满,现代以身瘦胸大腿细为美,志玲阿姨随即成了标杆,每个时代都如此,这是否太过于巧合了!
一旦把问题的一面推至极限,很多谎言便不攻自破了。
持续思考
"The first draft of anything is shit." —— Ernest Hemingway
任何初稿都丑陋不堪。—— 海明威
对一个问题进行持续的思考,是促进思考深度的重要原因。很少有人能一眼看透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本质。思考力需要长久、深入的练习,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或信息不足,或思维方式有误,又或者角度不对,嗯,思考的姿势也很重要。
刘未鹏在《暗时间》里详述了这种方法,思考一个问题,让它在脑子里“浸泡”一会儿,走路的时候、等电梯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这些都是暗时间,都可以拿出来品一品,利用这种看不见的时间思考,人人都是24小时,但你的思考时间却比别人长。也许有一天,你会获得思想的“圣杯”。
科学休息
你是说,多睡觉?
不是。我的意思是换换脑子或者动动身子。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或体力劳动者适用。
对于脑力劳动者,大脑皮层时常极度兴奋,而身体却长时间处于低兴奋状态。这时,睡眠能起的作用并不大(除非熬夜加班,连正常睡眠都达不到)。如果下班后去爬山或者游泳,精力却非常好。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疲惫来自对现有的一成不变事物的厌倦。所以最好的休息就是那些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比如冥想 、瑜伽、插花、下棋、钓鱼、爬山等。
村上春树(现年66岁)从33岁开始,他平均每天跑步10公里,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因为写小说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且需要长时间久坐,跑步恰好可以弥补这点。同时,村上春树通过跑步的方式探索自己的内心,拓展自己的边界。
参考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思考的技术》大前研一
《黑客与画家》Paul Graham
《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
《暗时间》刘未鹏
(全文完)
插播:到目前为止“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系列(阅读、自学、思考、写作)就全部写完了,以后还会继续对文章进行勘误和打磨。算起来每篇文章从构思到成文都至少耗时5个小时,写作真的是一件挺辛苦的事。
有朋友在微信后台说,看了你的文章很受启发,希望打赏我。由于微信还没有给我开通打赏功能,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可以这样做:
1. 添加我的个人微信viprsshr,给我转账5元(下面会说用途)
2. 转发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到朋友圈
二选一,相信你啦,不用给我截图啦。
打赏给我的钱用在哪里?我会拿出一半的写作收入来做公益。前几日跟一所希望小学的老师沟通,她们希望我能在一线城市拉一些赞助,来给山区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品,比如铅笔、橡皮、作业本等,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论成败,都值得去试一试。
你将会获得:
1. 添加我的个人微信,我们成为朋友,后续举办的活动,你可以优先参加
2. 资助学生时,拥有署名权,并且得到后续的跟踪反馈
3. 如果你在深圳,我们可以一起喝点东西
(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