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这本书的英文名:The Self-driven Child. 培养一个有求知欲、富有好奇心,又能自律的孩子真的就像中五百万彩票几率那么小,但是中彩票靠的的是运气,培养一个self-driven child需要的是做父母的智慧。
简单来分享读这本书的收获。
打个比方,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教孩子学会驾驶他人生的过程,不像其它动物的幼崽出生就具有了生存技能,人类幼崽要差不都18岁后才能具有这个技能,而他熟练掌握驾驶技术要至少25岁,甚至32岁之后。(大脑控制系统--前额皮质要差不多32岁时才能发育成熟)
在出生到大脑前额皮质成熟这段时间,孩子的成长会遇到各种的压力,有些压力是正向的,有些是可接受的,但是还有很多是毒性的。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坐在副驾驶的父母们,总是时不时的自己扭过来操作驾驶系统,甚至直接坐上驾驶座。
很多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孩子能考上大学,能找到工作,所以在培养时,我们采用的是:确定了目标,就为其扫清障碍的办法,可是这会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你管一下,他学习一下,你叫一声,他动一下,但是你一不管他就不学不看不动。。。
所以这样的策略并不能培养出拥有自驱力的孩子,自己还会被累的半死。那么是不是我们父母就不用管了,直接放养得了?Of course,not. 孩子坐在他的驾驶座、飞速的成长。成长中遇到的压力就是车的动力系统,压力可以带来动力,可是太大的压力会导致翻车,长久的压力也会使他疲劳驾驶而失控。这时的 我们要“淡定”的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做到以下三点;
一:排除掉他们还没做好准备的事情,或者后果无法承担的事情。比如他只拿了驾照一个月,你就不能让他上高速。再比如,他还没有到识字敏感期,你就不应过早的教他去认路牌。
二:放手让他去做自己可以做的事,自己做决定,家长不必指手画脚。那么哪些是孩子自己可以做决定的呢?简单,就是那些他们的决定虽然不是你心中最好的,但是也没有那么离谱的事。将这些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去做,他会觉得自己有掌控感。
三:让孩子对他的选择承担后果,形成选择和结果的闭环。坐在副驾驶的我们一定要忍住,不要帮助孩子处理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承担的后果。
事实上这三条就是在安全范围内给孩子控制感,而掌控感就是对抗压力,成就自驱力的关键。做家长的记住要给孩子自主权做决定,当他们做了决定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焦虑,在背后无条件的支持他。
说到这里只是培养内驱力的第一步,我们不可能在副驾驶上一直待着,我们我还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完成,人生理想去实现。当孩子完全掌握驾驶技能,我们离开副驾驶前,我们还需要帮助他建立内在动机,让他愿意迎接更大的挑战。
我们会用奖励鼓励孩子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允诺考百分时给与奖励,可是这样的刺激效果不会i长久,让内在动机驱动,才是最终的办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自主需求:在孩子面对挑战时,提供更多的空间让他可以选择。其实就是继续给孩子掌控感。这样他会明白自己所作的努力是自己内心驱动,而非因为外部奖励。比如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前询问孩子的意向,说明报名后需要做的事情,确定报名后再帮她交报名费。
二:胜任需求: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挑战的信心。这里的信心是一种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感觉,或许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你要发现他为了学习做出的努力,认可他,并为他感到骄傲。
三:归属需求: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和关爱的。
很多时候,与其说把孩子培养到台前,不如自己隐入幕后。这其实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要信任孩子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还要信任孩子的大脑发育,强忍自己像夺过方向盘的冲动,以及认清自己并不是总是正确的现实。我们要有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远离焦虑,以便不要把这份焦距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