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为五岳之首,古为皇帝敬天封禅之地,神圣而不可亵渎。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挑山工》的文章,描写了泰山挑山工,让我犹记在心。
前两天去爬泰山,泰山极其陡峭,特别是中天门到南天门一段,最陡峭的十八盘,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却有四百余米,坡度达70至80度。两侧山崖,其壁似削,极其险峻。我们空手爬山也感到心跳加快,气喘吁吁,最后用了两个多小时才爬完了这段陡峭的石梯。下山时再次站在南天门上往下望,只感到头晕目眩。
而路上我们恰好遇到了几位挑山工,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一根扁担,两头担着的四大包矿泉水,每包二十四支,每支550毫升,有50多公斤重。他们缓慢而稳定的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爬。空手爬山也非常困难,何况他们负重前行。
《挑山工》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写于1981年的散文,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更强大,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可是挑山工们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在陡峭的山路上运送着山上所需的物资。
挑山工的事让我想起一天前我们从济南坐火车到泰山站,坐的是经过济南到乌鲁木齐的长途火车,坐在我对面的三位老人都已五十多岁,要坐三天两夜的时间到新疆去打工,我们聊起来,他们说在家种地只能够生活,家里的条件不好,希望儿女能生活得更好,尽自己的能力,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一张卧铺票六百多块钱,而硬座票只要三百多。他们这个年龄找活干不容易,只能在工地上当小工,一天一百多块钱,都是短期的活,有时能干几个月,有时可能干几天,没活干时也要吃饭住宿,所以舍不得乱花钱。三天两夜那么漫长,只能坐在位置上,饿了吃一个泡面,累了靠在凳子上睡觉,年轻人都很难忍受,何况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我想无论是挑山工还是背井离乡打工的老人,他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内心都是为了孩子,肩上都扛着责任。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