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而治之的角度,我们首先对“DataBase”分而治之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CLI:客户端调用接口。接收Client的请求和输入,响应请求由后端处理后返回结果或数据。实现上面,可以选用开源的使用广泛的接口,如RDBMS可选择PostgreSQL、MySQL的接口,NoSQL可选择Redis,可以很好的适配现有的程序或者降低开发门槛,减少使用者的学习成本。
Data Manager:数据管理器。CLI接收请求,交由Data Manager进行处理,诸如解析命令生成执行计划、实际执行命令以及序列化数据、反序列化数据、记录日志等操作都在此处完成。可以做得非常简单,比如使用单线程类似Redis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做的很复杂,如Oracle,使用不同的进程和不同内存结构进行处理。
Data Storage:数据存储。这是数据实际存储的地方,职责是存储数据,输入是Binary的数据,输出也是Binary的数据,如何组装和解析由高层负责。这部分可以自己实现,也可以用现成的存储引擎,比如RocksDB、LevelDB等等。
模型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