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高三那年,顶着高考的重压,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临江而立的杜甫江阁。在蜿蜒曲折的长廊上,隔着身前众人,看那夜幕中盛开的烟火,在黑暗处独自紧锣密鼓,变换的火花色彩斑斓,绽开的“花束”,“笑脸”,“文字”,“国旗”都是它精彩的亮相,眨眼间,惟有谢幕的身段化作缕缕轻烟。我隔着前人的背影,隔着动人的配乐,隔着嘈杂的欢呼,隔着举起的镜头,只有不停跳动,才能从那些缝隙中窥见到它零星的残影。
大二那年,橘洲沙滩音乐节上。身边,放肆疯狂的人群在挥洒青春,空气中有德国啤酒的香气,手中的荧光棒在旁人卖力的舞动下凝聚着光圈,脚下溅起细密的河沙。台上,那年还不曾闻名的乐队正演唱着他们的新歌——《夜空中最亮的星》。忽然,身后的河滩上传来熟悉的火花迸裂声,转过身,还是同样的无波江面,还是同样的人头撺动,还是同样的嘈杂纷乱,还是同样的乐声激扬,一切都似曾相识。只是沙滩上的人群面向北方,而人群中的我,此刻向南,静静地看着,它才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是点亮漆黑天幕的精灵。就是那天,我喜欢上了一个乐队,逃跑计划,喜欢上了一首歌,《夜空中最亮的星》,喜欢上了一片夜空,可是,惟独我喜欢这片夜空的理由无法复刻……因为它稍纵即逝。大四那年,漫步于凤凰古城。乌墨染就的夜幕星光点点,麻石铺成的路面,早已被纷至沓来的游客踩出深深浅浅地沟壑,路边是古色古香的店铺,有卖手工艺品的,有卖扎染蜡画的,有卖姜糖银饰的……没有了翠翠的边城,也失却了沈从文式的纯净。波光潋滟地河水里,荷花灯烛光灼灼。心下感叹,而今的凤凰古城,虽是脂粉气息浓烈,却仍旧风情万种。昔年的小家碧玉,落进时光里,总要沧桑,并日渐老去。“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最好的结局便是,仍有人对她恋慕痴迷,并从老旧的尘埃里看见她昔年的纯净和朝气。蓦的,夜色里金龙一闪,盘旋着冲向天际,空中的飞龙倒映出水里的游龙,你方唱罢我登场,烟火粲金的光芒在诉说着又一个中秋的到来。
2015年年末,北京,冬季的雾霾在几百米的高空上漂浮,遮蔽了冬阳,迷障了人眼,人们在荒芜的空间中寻找路径,期待着阳光刺破云层。寒风瑟瑟的窗外和暖气蒸腾的窗内,因为一面薄透的玻璃隔绝成两个世界,窗外的花草在苦霜下变得恍惚,贴在窗面上渴望的探出枝桠,雾气在窗棂凝聚,最终凝成一滴滴水珠,划着不同的路径滴落,蜿蜒曲折却殊途同归。我走在圆明园冰场,想象着旧时八旗子弟就是在此处为帝王表演着冰嬉,如今,只需一点门票,纵使平常如我等芸芸众生,也可踏足其上,莫不是一种世事的轮回。夜晚,在禁止燃放烟火的东直门外大街,看着商场大屏幕上画面流转,看着越来越迷离的霓虹在夜色中闪烁,就像是一场光影的烟火在为各路游子进行跨年的表演。烟火一簇簇绽放,丝丝落下的是希望是流金,它从半空中落下,飘进家家户户的窗前,带来节日的喜悦,点亮寂寞游子的双眼,在虹膜上倒映出灿烂的光彩,在黑夜中把一张张笑脸烘托。
旧时的人们用烟花形容热闹繁荣的场所,直到多年后的今日烟花也还是在映衬热闹与繁荣的景象,在我们的视线中划出点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