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之前幼年养性,9-13少年养正,14岁之后青年养志,成年样德。
幼年养性,就是让他的心活着,尊重他的人性和天性。听到彬儿老师分享了女儿的一个故事。小时候,有一天,彬儿老师一回家,就嗅到了火药味。一问,女儿嘟着嘴说:“弟弟(彬儿老师姐姐的儿子)要喝我的果汁,我不给。”大家都觉得大的要让给小的,觉得大的不懂事,彬儿老师姐姐也不开心。但是彬儿老师听到女儿这么说的时候,就说了一句:“宝贝,我欣赏你。”
孩子惊了,问为什么。彬儿老师补充道:“我欣赏你能够如此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需求,你不想给,是不是因为你喝得不够啊?”
孩子开心地说:“对啊对啊!”
彬儿老师从小是给了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每周能买几杯果汁都是固定的,她想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及能力。
彬儿老师就说:“宝贝,这样好不好?以后你买果汁的时候,多买一杯,给弟弟一杯,妈妈给钱。”这样子,孩子不会感到委屈,因为没有占用自己的零花钱。
“好耶!”家里氛围一下子活泼起来。从此,弟弟都会去学校接姐姐,两个人一起喝果汁,但是都是弟弟出的钱。长大后的弟弟可以不听别人的话,但姐姐的话一定会听。
彬儿老师说,男人嘛,给他爱和理解就好,他买单是很愿意的。
第二个故事,是说女儿小时候想要气球和小人书,彬儿老师说只能买一样,最后女儿选择了小人书。结果长大后,13岁了,1.67的身高,有次女儿看到气球就直接跑过去,买了一大串,沿街一边蹦跳奔跑一边开心地叫喊:有气球啦!
那时候彬儿老师懂了,幼年时没有满足的,长大了是要补偿的,是要补课的,不可能就欠着那份满足。
我也开始明白自己,为什么刚到外婆家那几年,我爱零食爱得那么狂热,有什么一定要赶快吃掉。因为我也在补课,小时候零食吃得不够,不满足感太多。后来满足了,吃饱了,我才开始断了零食。心理学上都有研究的。
少年养正,是要培养孩子的正心正念。《大学》是很不错的材料,古人圣贤留下的文字大多是正心正念,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刚开始也许你也不懂,但是多念,定会开悟,定会脱口而出,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修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正心正念,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正气的人,而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在修心。
青年养志,是说要给孩子立志向。彬儿老师的女儿读大一了,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晚上一两点才睡,对妈妈说: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定长眠。为什么大学会有那么多人赖床拖延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浪费时间,都是因为没有志向没有目标啊。像老师女儿有志向,要做的事就太多了,都在忙社会调查科研报告等。奶奶觉得她太拼太进取的,让她停下无为,她说:“奶奶,我不是为我自己一个人牟利,我是为天下人谋利啊!”这就是志向。该如何能懒而拖延呢?
成年养德,因为厚德才能载物,不然拥有的都不会长久。
听完后,真的对如何培养一个孩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如果性和正心正念都没有养好,那么立志阶段就要同时进行前两个时期的补课。没有补上,孩子便会耍赖,也有很多人成年后依然像个孩子或者说还在立志,都是因为以前缺了太多课时。
只有补上,家庭拥有的可能才是一种完整的幸福,父母承担的才是一个完整的育儿责任,孩子才能拥有恒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