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没有一种生活是这样的,平时呢,就学习,一天八小时跟上班似的,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包括看书、学其他语言(世界语、手语等)、或者去地里看看,插插秧、松松土、除除草、洒洒水,找个时间到处去看看,每天就这样,烦恼的事也不过是今天这道题愣是没解出来,纠结虫子太多要不要打农药,不烦恼社保咋办,不烦恼升职加薪,不嫉妒不虚荣不攀比,也可以上上网浏览新闻或者追剧,但是心情不会起伏很大。
好像,这样的生活放下现在的追逐就可以得到,又似乎这样的生活需要努力大半生去换取。
慢慢地,会发现每个名人都不简单。因为最近关注英语和考研,微博推送了好多相关信息给我,天真的我还以为这只是巧合,后来发现太多了,这不可能是巧合!好多中国本土作家都翻译了外国作品,还周游列国,那英语肯定很棒,还记得七堇年很久以前的微博是她在国外一个城市自驾游的图片。大学时花花老开玩笑说叫我写关于我们宿舍的大学生活的小说,我深知自己没有那个功力,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事我都不记得,一直想那些人是怎么记住如此多的细节的,好多人其实是一直都有记笔记。慢慢发现一些创作是需要体验的,为了创作可能真的委身潜伏去考察学习调研,试问自己,好像不敢冒那样的风险,比如脱产。
有时候觉得挺委屈的,推送里随便一个人的英语都那么棒,随便那个谁都是研究生毕业,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母语者就不说了吧,别人费劲法拉地学习,他轻而易举就可以掌握,但回头一想,毕竟汉语是最难的语言啊。
总会有那种我想做很多事,但是已经晚了的感觉,我想停下来休养生息,但是不敢,说到底为什么不敢,追究到底好像也没什么不敢的。
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自己掌握的东西还十分欠缺不扎实,所以要不间断学习。
就拿心理成长这回事,还是一知半解呢。先弄清楚自己再说。一些人很小就经历体验很多,出名也很早,有一些人大器晚成,人和人之间不具备可比性,所以不要比,想做的事尽管去做就好了,如果非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做的事不见得你很想做。
经历过的人会觉得这都是小事,但在那个人眼里也许事关生死,都要有这个阶段吧。
还有心里想着念着要结婚要回家要过平淡生活的人。
一个人年纪轻轻就放弃了追求,只是一个人的选择,即便是家人,也要尊重本真。
你看,我还是适合相亲,我不想再找比我小的了,我现在已经不相信男人了……听到这些实则觉得搞笑。
人们不关心自己,不关心真实的自我,不想着成长,只想着感情,实在令人费解。
因为没把自己过好的人找对象的目的都是怎么单纯,托付终身?希望被拯救,被爱被给予幸福,证明自己的价值?
奇葩大会里有一个女孩,她喜欢吃也喜欢写与吃相关的东西,后来被一个男孩注意到了,然后就约,后来这个女孩得了癌症,又治好了,俩个人在一起了,很幸福。
幸福到头来只是一种感觉。
我们总是把人生想的艰难而复杂,经常忘记了简单与云淡风轻这两者本身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力量。
爱情始终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没来临的时候,多关注一下自己,努力去掌握一门技术,好好地养活自己,不是非要两个人才叫生活,不是非要两个人才能完成每一件事。
仔细想一想,你急于得到那样一段感情或者婚姻是为了什么,你自己也明白的,别人对你好,别人爱你,别人给你安全感,这些都是短暂而毫无根基的,你想要成熟的爱人,你成熟吗,你想要对方无条件对你好,你对你自己呢?
价值感,是你可以自信地站在这个世界面前的根基,但不是来自于别人的追求不是来自于别人的赞美,是你对自己的肯定、信心和爱, 你不卑不亢,你不加害于谁也不会做受害者,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急于证明自己。
有那些胡思乱想的时间为什么不去找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擅长做的事,真正感兴趣的事呢,书里说,有时候不是因为是我们感兴趣的事我们才能做好,而是因为我们能做好所以才越来越感兴趣。
即便你知道我是说给你听,你听进去也不能完全做到,人在年轻和迷茫的时候特别希望能有一个过来人或者长辈指点迷津,不会多想就照做。那我现在告诉你,别想那么多有的没的,谁给你点赞谁发了朋友圈谁给你说什么他到底什么意思,多关注关注自己,你是怎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为此你能忍受什么,做了选择你不会后悔什么。
时间是不可逆的,学习也是。学到了就是自己的,经历了就过去了,好的坏的回忆,到最后都只是一段或深或浅或悲或喜的经历,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是你吸引来的,爱人可以被夺走可以自己走,但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永远就在你身上,而你除了身体之外,还有精神和灵魂,想一想真正属于你的是什么吧?
一个人的理性来自于他 / 她的整个人生所积累的经验。
欧文·亚隆说:如果你这辈子活的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愿景来活,你接下来在临终之前的死亡焦虑就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