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讲两个小故事,第一个小故事:
我其实一直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目标,基本上就是那种走一步算一步的人,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班主任说:女生读师范吧,于是我的志愿就填了师范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说就业状况不太好,读了研究生可能会好一点,那就考研吧。找工作时,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工作(老师、公务员)、但是对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擅长什么工作并不清楚,只能先抓住一个工作再说。
所以我一直都特别佩服那种很早就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而且行动力特别强,会把目标进行分解一步步去实现的人。但是我很遗憾的认识到,我不是这种人。
那怎么办呢?很多人在这种时候会陷入一种状态:身在此处,但心在远方。最常见的一种表达就是:我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所以呢我才做不好,要是我做的是我喜欢的事情,那我肯定能做好了。但是喜欢的工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于是这些人就会一直处于一种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但庆幸的是,我很早就看了李笑来(男神之一)的一个观点: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喜欢某件事情,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做得好,常常就会很惊喜的发现其实自己还是挺喜欢这件事情的。而那些我们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能是一种假象,当你真正去做这件事情,但是又做不好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没有之前看起来那么美好了。
所以我没有太介意自己找的这份工作自己喜欢不喜欢,而是给自己定了一个基调:不管自己喜不喜欢这份工作,都努力做好,然后抓住可以尝试的各种机会,试试看能不能有所突破。后来在学习理财的过程中,我开始做长投的兼职,最后变成全职。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写理财入门知识这件事,我只是觉得反正也没啥坏处,不如试试呗。最后写着写着,发现读者反馈还不错,于是就慢慢开始喜欢起来。
讲这件小事的目的就是想说:读书很重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到更多牛逼的人是怎么思考的。如果你的身边没有牛人,那通过阅读就是向比你更强大的人学习的最好方式。如果我执着的要等自己找到喜欢的事情再投入,估计我现在还会在原来的公司呆着。其实,人有时候一辈子都可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不妨碍我们把一件事做好,然后慢慢爱上它。就算爱不上,但是至少你还可以通过学习如何做好一件事得到成长嘛。
第二个小故事:
以前没有学习投资的时候,我每个月的钱都是存银行的。发了工资之后,我就会取一笔钱,然后去家附近的银行存一笔定期,随着存折上的存款笔数逐渐增加,我就会非常开心。
2012年底,开始学习长投的股票课程之后,我才知道:哦,原来投资股票是可以赚得比存银行多的,当然前提是你得知道怎么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股票。
后来,我学了期权和涡轮,又知道:原来还有这样基于股票投资的衍生品,能够数倍放大投资收益,当然前提是你得知道该如何对它进行估值,且能够做好资产配置。
再后来,我还学了David老师的债券课,知道这种看起来不起眼的投资品居然也可以让人财富自由。
再再后来,我又学了可转债,一种既有债券特性又有股票特性的投资品,只要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可以说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底。
最近一年多,我又知道,其实除了中国房地产,我们还可以通过reits基金投资美国房地产,通过日本房产基金投资日本房地产。
讲这些真不是想说我懂得比较多,其实很多东西我只懂得皮毛,在长投的大神面前我就是彻头彻尾的学渣好嚒,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聊聊各路大神的故事,也有很多投资品我并没有亲身尝试过(比如可转债和债券、房地产基金)。我只是想说,就算你只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你都会发现原来市场上有这么多可以选择的投资品,你就不会纠结微信理财通里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比余额宝高百分之一,要不要把钱从余额宝转过去,你更不会因为看了某个广告就把所有钱都放在P2P平台上。
懂得越多,你就会发现,想要跑赢通货膨胀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你只会觉得:哎呀,我本金怎么这么少啊,我得赶紧努力攒本金啊,不然就会眼睁睁看着各种投资机会从我面前溜过呀!
懂得越多,你的视野就会越开阔,不会仅仅把眼观局限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小世界,你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讲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想说学习理财投资的好处,而是想说:不管你是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懂得更多,也许是专业知识,也许是通用能力,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和以前不一样,这个新世界,也许有更多未知,更多挑战,但是也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