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脉络,用真实回归原点
带领完第三期方糖读书会,我迟迟没有动笔开始复盘。因为这一次的旅程又不一样,同样,它带给我的感受与体悟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如果说第一期读书会是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耀眼热闹,第二期读书会就是角落黯淡灯光下深红玫瑰的沉思内敛,第三期读书会又是安详于阳光里一朵睡莲的“静开”。
许多人(也包括我)一开始是出于对方糖读书会“灵性书写”“叙事疗愈”的好奇与尝试而来,鲜花香氛,桌布茶点,红花卡布场,还有“为己正名”“静心冥想”“灵性书写”加持,这些让人兴趣十足的新鲜,似乎完全掩映了“读书”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于是,在我引领的前两期读书会中,就出现了“场”的能量太大,书友们完全放松后完全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情绪与情感,“生命故事”成了主角,每一滴眼泪的真实,每一段书写的诉说,都让人不忍打断,大家唏嘘感怀,两个小时的读书会,我们几乎用了1个半小时来分享各自内心未曾正视却一直存在的生命故事,作为读书会引领人的我,完全被“故事”吸引到,所以我们的“读书”反而留有的时间短暂而狭促,所以,今天再复盘看来,我们其实是开了两场很完美的“方糖故事会”。
无独有偶,最近我的生命故事,也开始发生着一些奇妙的转折,身体和事业。先来说说身体吧,过了一个春节,我的脾胃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食补西药轻断食都试了,反而病情加重,无奈之下去看了中医,医生是我的一位学生家长,德才兼备,尤其是个人的举止修为完全符合我对于传统文化“中医厚积薄发”的粗浅认知与无理臆想。无需任何科技仪器,只是望闻问切,一双慧眼,数十年的医理知识,坐诊见识,就切中了我的病症要害,药虽苦口,却很对症,喝了两个星期的中药,我的身体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一面感慨医生的医术高明,一面心中得意,难免忘形,和三两好友吃了顿算是清淡克己的火锅,四五个个头不大的山竹,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便迫不及待脱掉冬衣,忘了“春捂秋冻”的告诫,于是病情加重,再去复诊的时候,被告知,这些都是在和自己的身体作对,是加重病因的根由,甚至连我一天一颗的“百香果”都是需要停掉的,才明白,原来身体的反应如此敏感,中医和养生原来不是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么简单粗暴,中医最是严谨的。也原来我一点都不懂自己的身体,一切谨遵医嘱,身体又迅速开始康复。这段还在继续的“求医记”让我明白了严谨,克己二字的重要性。
再来说说事业吧,我们是做儿童思维绘画的,刚开始时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团队会沉迷于富有创意的活动策划和形式新颖的课程。这种吸引眼球,让人咋一看很震撼的“花团锦簇”很容易就把我们带偏了,并且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我们走入了一个死胡同,才突然发现,我们把一开始最重要最本真的东西丢了,那就孩子创新能力绘画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于是又快速做了调整与改变,这段弯路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为此交了昂贵的学费。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内核”---课程本身系统知识的强化与教与授,也是仅两年才突然明白,所有外在不经意的流露,都是内在深厚的积淀展现的。就像网上所说的那样,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识过的风景,都会在你的气质,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中暴露无疑。外在的浮华是纸糊的灯笼,气场与内涵是“装”不来的。事业,事情一概如此,更何况是做人。
年轻的时候追逐“新鲜,浮夸,耀眼”的我们会渐行渐远,走失了方向,走丢了自己,有了生活的阅历,更应该说是教训,明白了“真实”二字的分量之重。越做读书会越发对“真实”两个字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和感悟。
第三期的读书会报名者,除了一位临时请假没来是老熟人,剩下的三位都是“好奇而来”的陌生人,瑜伽馆的馆主,个人生活品质及要求修为教高的老师,我突然开始有了压力,有压力的原因是,害怕她们对读书会因为“好奇”而对我有所期待,或者说无形间已经为我贴上了她们想象中的标签,这种感觉还是让我们有了那么一丢丢压力。就像我最近师从的瑜伽老师活脱脱一个“被瑜伽耽误的二人转演员”,一个开肩就击碎了我对瑜伽教练“仙气逼人”的所有幻想(可是深入了解后她真的专业的不得了),带着胡思乱想的焦虑,我们决定以最真实的自己去面对。我,只是方糖读书会的引领者,只是陪伴大家一起通过阅读,写作,进入自我成长与自我疗愈的同行者,一颗愿意融化在咖啡与茶里的小方糖,让自己的故事不再苦涩,想明白了这些,于是,我提笔在备课的思维导图上写下了“伴别人,渡自己”。
一切都准备就绪,简单的情绪签到,为己正名并没有打开大家的拘束,三位书友依然是心怀好奇打量着眼前的一切,并未放松,没有放松就没有融入,这一刻,我才明白静心冥想,灵性书写为什么需要放置在阅读的前面,“融入”“放松”“真实”是开放的前提,就像我们常说的感觉好才能做得好,用一路风尘仆仆的故事,一腔无处安放的诉述,渐渐打开心扉,感受宁静,平和,才能打开自己的认知,前面的环节,都很简短,也很顺利,我的担心也一点点消失了,渐渐地我和大家一样状态越来越放松,卸下那些防御,标签,名利,我们越来越真实,心也越来越轻松。
“真实”,因为真实,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特别舒服,都特别愉悦,甚至有丰盈的感觉,阅读到每个小的章节,我们都会去分享自己生活中有共鸣的部分,听红讲二十年前就开始用书写表达情绪,那是她和“书写疗愈”最早的故事,偏远闭塞的山区,无处安放的孤独,陪伴自己的就是一篇篇的日记,满满的情愫,满满的日记本里有青春的回忆,有对恋人热烈的思念,谱成曲唱出来的相思也不足以倾诉爱一个人的热烈与奋不顾身的勇敢。那是一个让我心生向往深深迷恋的年代,那样的“见字如面”,是怎样的温婉而热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书写,在红的青春,给了她最好的陪伴与疗愈!
洁的纯粹一览无余,轮流朗读时,冥冥中安排好了一样,她选择的章节暗合心意,书中作者的抗争,一路的成长,给了洁很多的信心,她的故事如这个春天的风一样,蛊惑着想要绽放的梦想,在父母静心的爱与呵护里一路平坦地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尽管有不甘心有不认命,但眼睛里闪烁的坚韧与力量确实打动了我,我们知道她的精彩故事未完待续,一个磨刀霍霍娇小柔弱的女孩子,好想知道她以后的故事,不管人生要面对什么,它都是人生啊,好得坏的,都是故事,经历什么,我们都还是我们,不一样是这段路程留在生命里的色彩。
阮满身都故事,只是坚强如石,也稳若磐石,不动声色,或许到了某个阶段,经历了足够多的风雨,我想我也一定会选择释然,坦然,淡然,静看流云。那都是故事雕琢出来的透彻,第一次觉得四十岁的女人真的很美!
还有我,终于像红花卡里那个小黄鸭一样,选择蹒跚但勇敢地面对当下的困境,与一切陌生未知的挑战!我苦苦寻找的力量,原来一直都在我的心底!只是被恐惧和焦虑遮蔽了。
我们在彼此的支持里,真诚的聆听里,在阅读里,在马冉冉老师的《越书写越明白》里找到我们自己故事的影子,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跌跌撞撞一路摸索前行,心底的那几份勇气与无畏,除了来自梦想和希望的召唤,也少不了前人足迹的激励,马冉冉,一个从小煤矿走出来的姑娘,北漂,大龄剩女,一无所有的青春,事业的瓶颈,这些不都和我们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一样吗?一路穿行于自己的迷雾森林,一路不断超越自我,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
感恩《越书写越明白》第三章精彩的主题-----《生命地图》,召唤到如此优秀的书友,引发了这样一场精彩非常的读书会,生命的航行,还将继续,我们的身心灵成长不会止步,期待下一期更加精彩,不一样的生命故事发生,期待在方糖读书会中遇见有趣的灵魂,对生命有所期待,对自己愿意打开的你!带着故事,每周六晚,我们方糖读书会不见不散!
三门峡方糖读书会报名热线:1893908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