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这个主题很有趣。看到第一反应不知道怎么书写,觉得像朋友闲聊的话题。又一想,是妈妈老照片里发型的变化,能看到每个时间节点上时代的潮流,也能看到妈妈很爱美。我的发型怎么样呢,过年前烫了大波浪,这是我第二次做发型,上一次已经六年前了。大部分时间就是随心扎个马尾辫,刚洗完头发的时间会披着头发,我觉得这样就足够了。因为我的关注点总不在发型上,虽然我承认发型的重要性,但是我很懒,不愿意花精力在打扮上。一开始不要臭美,是妈妈的叮咛,爸爸的提醒。再到后来,就是偶尔受到朋友同事影响,会买些好看的衣服鞋子,但是呢,发型、各种首饰我就能省就省。耳钉偶尔要戴,因为一两个星期忘记不戴会自己长死,而项链手镯类的,就新鲜一会就束之高阁。所以,我花钱的地方,也不在这种衣服包包和饰品上,吃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学习。
每次去理发店,简单剪个头发,理发师会一直碎碎念“我们家新退出了发膜……”“美女,你可以烫个发型……”我就装听不见,心想好好的头发老折腾它干嘛。我的发型总那么随意,扎马尾辫,也不会扎得高,不喜欢让头皮紧绷绷的,随意披散着的时候总用手拨拉着,觉得挨着我工作看书和吃东西了。这也能看到我的性格——喜欢简单朴实、追求舒适自然。
我看到昨天静姐的书写,想到我和妈妈的关系,又想到和宁老师的访谈中为什么对妈妈印象只有“严厉”,明明能感受到她的爱,然而能想起来的画面没有直接灌注我的。小学一年级课堂上,任课老师请假了,妈妈是学校的主任(二把手),给我这个班代课。那是第一次正式和妈妈以老师和学生身份相处,很不愉快。妈妈教我们一个动作,我非常努力地想做好,渴望有妈妈的认可,结果妈妈在全班面前单独批评我,不止批评一次,到下课的时候还在用批判的眼神看着我。我记得我很委屈得哭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做得很好,结果被嘲笑了被否定了。是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眼泪,跟妈妈说我哭了。我就不记得后面发生了什么,也许追求完美的妈妈会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有脸哭!你不配做我女儿!”也许她说“不是你做的不好,只是拿你举个例子,因为你是我女儿啊” 。这是一年级的事,那会我已经不是长发了,妈妈为了节省时间,给我剪了短发,我看到过照片,蘑菇头很可爱。学前班的我,也有照片是两个精致马尾辫,左半头一个右半头一个,脸蛋红扑扑得。我记得,妈妈不经常管我,我自己的头发很厚很长,梳子总梳不开就扎个辫子。有一次,我,妈妈,爸爸在老家园子里坐着,突然从天而降一坨鸟屎。妈妈赶紧带着我去洗头,那次洗头距离上一次洗头有一个月了。从那天以后,爸爸总喜欢给我梳头发,弄各种奇奇怪怪得辫子——朝天辫,麻花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