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公司发现业绩不好后,开始裁员和调整组织架构,但业绩依旧一如既往的糟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组织换汤不换药——一味地更改组织结构,氛围并未有丝毫改变。这就好比像是被厚重三角形框桎梏的拥挤台球一般,就算你握住边框不断来回摩擦,内部依旧岿然不动,而该做的是抬起三脚架,改变场域和氛围。实际上,适当改善与调整组织的环境场域和文化氛围,有时候要比大幅改变整个组织架构要简单见效得多。
这本《4D卓越团队》便是以这一创新的奇点,爆炸出了独特的光芒。本书的作者查理•佩勒林博士,是美国宇航局(NASA)天体物理部门的前负责人,他在以“哈勃望远镜事故”作为开篇的引子,娓娓道来了4D理论的设计来龙去脉。由于团队的沟通不畅和人为错误,NASA哈勃望远镜团队在1990年4月造成了“球面像差”这一重大失误,沦落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随着查理•佩勒林博士对该空难的调查,深刻了解到忽视社会背景的风险,作者便由此设计出了4D坐标理论,希望它能够成为帮助团队创造并保持高绩效的终极方法。
那么,这一让NASA用17亿美元买单的4D卓越领导法则,究竟是什么呢?本书的概念就是,将个人和团队并列关联,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使团队朝着更和谐、更有效率的方向前进。
首先,本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团队背景”(Context),指的是团队的“硬环境”(物理层面)和“软环境”(文化层面),尤指“文化背景”。书本中指出,哈勃望远镜、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和挑战者号飞船等重大项目事故调查显示,原因就在于NASA的人际关系、文化背景等社会性要素出了问题、领导力失效,造成供应商与NASA管理者之间的敌对情绪,重要信息沟通不畅。因此,建设卓越团队的关键是改变领导者的理念、思维和行为,改变团队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从而营造卓越团队的良好“软环境”,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4D卓越团队系统是基于卡尔·荣格研究提出的人类的四种基本性格理论、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在《领导力》一书的研究结论、以及盖洛普Q12来设计的,将领导者的特征分成四个维度,分别是培养维度(绿色)、包融维度(黄色)、展望维度(蓝色)、指导维度(橙色),具体如下图。当然,每位领导者都具有上述四个方面的特征,只是偏好不同而已,成熟的领导者应该在发挥自身长处的同时,也要发展其他三个方面的能力,使得自己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成为“4D全能”的卓越领导者。
最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方法就是基于大脑工作程序的AMBR,也就是注意力、心态、行为、结果这四个步骤。作者认为,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流向哪里,结果就产生在哪里。因此,领导者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团队的注意力”——尽量留心识别自己的“故事情节”,同时,留意并根据产生的行为后果来识别他人话语是“绿色”还是“红色”。如果在一个群体里,大家互相支持,彼此会更加坚定,那么所有行动都会变得容易得多。
这些团队建设的概念用在我国的话,我脑海中最先蹦出来的就是《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团队了。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这样一支鲜活的团队跃然纸上,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支进行了长期合作、历经困难险阻的团队灵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四位象征着4D卓越团队中的四个角色,缺少任何一位,这个团队的结局可能都会不一样。
抛开神话故事,在我国真实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能敏锐地发现,组织已然从“硬件”建设为重心转向“软件”建设为重心了,也就是领导力发展、卓越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等深层次领域。需要记住一点的就是,我们没有善恶、好坏、能量高低之分,一切都是由团队的社会背景决定的,只要团队的社会背景有一种正向的能量流流动,就会激发出团队无比的创造力。因此,利用好4D卓越团队系统,可能会给我们的团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