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本质,从社会设定的角度来看是社会体系运转失灵、违反人类是整体进化的设计原则,个人不能接收到社会该分配的资源导致的社会绝望和消极抵抗;是社会资源垄断者和社会资源垄断的受益者,对不能占有资源而导致物质、精神匮乏者的认知误差和进而导致的歧视行为。
密苏里大学的新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特征可能会影响到人是否积极锻炼并保持活力。
密苏里大学兽医学院的教授弗兰克·布思(Frank Booth)与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罗伯茨(Michael Roberts)成功选育了表现出极端好动或极端懒惰特征的大鼠。罗伯茨和布思在研究中将大鼠放进带转轮的笼子里,并测量它们在6天之中的主动奔跑量。随后他们让跑得最多的26只大鼠互相繁殖,让跑得最少的26只也互相繁殖,重复了10代后他们发现,“爱跑”系大鼠的主动奔跑量比“懒惰”系的大鼠多10倍。
也就是说懒惰是有基因遗传的,贫穷也是。我这里并没有诋毁的意思,一个人的基因的确会在原生家庭中代代相传。
当成功人士,也就是劳动定价的受益者,站在台上大肆鼓吹 “一定要努力,要找准方向,一定要坚持最终最初的梦想,要珍惜机会等”, 一个操作工在产线上,数十年如一日,努力勤奋,毫不动摇,提升自己,生产出合格的工业品,但是在成功人的眼中他们是懒惰的,操作工的人生是失败的,做的是无用功,实际上他们并不比操作工有什么机会、脑力、方法的优势。
本应该全社会去同情受害者,应该向其进行社会生存资源倾斜,可笑的是没有倾斜,就连受害者自己也承认自己懒,却无能无力。我有一次在厦门就遇到了一个特别唉声叹气的出租车司机,很明显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也会有同样的心态。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懒惰和低能的人,只有把握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分工的人,我们在这个社会城市挣扎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去思考这个原因?
早年BBC的一部记录片《人生七年》,就通过长期跟踪观察发现那些富人的孩子最终成为了富人,穷人的孩子最终成为了穷人,阶层不会因为时间被打破,反而会被继续传承。
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我在教育上享受的资源是很多农村学生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农村学生考学也越来越难”。
所以读书可以让一个人足不出户看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读书让一个人找到了另一个完整的自己,读书让人学会了跳出固有思维,读书让人学会了正确驾驭人生。
所以不要被贫穷所困,请至少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这点好奇会带着你一步一步开垦思想的荒漠,种出一片属于你的绿洲。
为理想的社会而奋斗,积极探索世界的方法、施展的舞台,而不是因为父母的贫困,区域的贫困,造成我们持续的绝望和物质的匮乏。
所以,让自己在这个有限的生命里尽量拓宽自己的宽度,别在无用的年龄里懊恼曾经丢失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