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郑桃英

我的奶奶郑桃英,于2017年1月26日下午与世长辞。这一天是2016年农历二十九,距离她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1月27号,仅隔一日。

我的奶奶郑桃英,生于1927年,6岁那年母亲去世,在父亲的拉扯下长大。她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不能识字。

我的爷爷走得很早,早到没看到父亲成年。当时,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农村迁到镇上,没有住处,她去找相关人员,批了块宅基地,靠着在建筑队烧火做饭的钱和父亲的工资,盖了座没有卫生间的平房。

自我记事时起,奶奶就和我们一起生活。她个头不高,瘦瘦小小,手却很大,手指关节尤其凸出。我没有看过她年轻时的样子,脸上的皱纹很深,常年用黑色发箍将前额的头发拢着。我读小学时,有好几年,是奶奶在给我做饭。说实话,她做的饭味道不是太好。青菜会闷得发黄,鱼的腥气味很重,菜的种类也只有几样。有一次,我任性要吃薯条,她说那是什么东西。我去厨房半煎半炸了盘土豆条出来,没想到奶奶竟也喜欢。于是,这成了我们常吃的一道菜。

我的奶奶这辈子性格刚强执拗,不喜欠人情。你今日端给她一碗汤,她明天就要送回一碗肉。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七十多岁还在外拾荒,也就是捡垃圾。为此,家里人不知道劝过多少回,她不听,执意在前屋后院堆满垃圾。在大街上遇到在捡垃圾的奶奶,劝她回家也不理,甚至还会装作不认识我们的样子。回家后,她会说,不要在外面喊我,免得丢你们人。一直到体力渐衰,她才从拾荒的一线退下。青春期的我曾经很不理解,家里人明明每月都会给钱奶奶生活,为什么她还坚持捡垃圾卖。她总说闲不住,不做事哪里来的钱。早年的生活经历,已经在她身上打下了刻骨的烙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多舛的命途,让她无法松弛下来,享受清闲的暮年时光。

早年间,奶奶在屋前的空地上,开辟出一小块地,用来种菜。其中数丝瓜和冬瓜长得最欢脱,特别是丝瓜,卷曲的瓜蔓顺着桂花树一路爬到我房间的窗户上。夏日在房里午睡,望见窗外深绿的瓜叶,鹅黄的丝瓜花,经瓜藤过滤后的阳光,细细碎碎,是翠绿色的,洒落在地板上。这些日常的画面,在当下不觉得有什么,现在追忆起来,似乎格外美好。

奶奶的去世,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死亡。死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任凭你怎样呼喊,都无法得到丝毫回应。意味着你没有办法在老地方再见到瘦瘦小小的她。意味着你再也无法握着她的手,在她面前说你有多想她。

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可能有人离世,告别对自己来说,仅此一次的此生。有多少人在走了之后会被人记住呢?除了他们的亲人。那些穿越层层历史屏障,被世人铭记的人,放之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真的是凤毛麟角啊。我奶奶在世的时候,她的名字就鲜被提起,街坊邻居都喊她——"童婆婆"。现在她不在了,往后能记起她名字的人也不会有多少。可我还是想留下点什么,哪怕一点点也好。

谨以此文献给我独一无二的奶奶郑桃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年的今日,向来报喜不报忧的老爸打来电话:老舅恐怕这次不行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只有一个想法:高温热浪也要回家,见...
    衣我风采V阅读 432评论 2 1
  •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我2017年最喜欢的专辑,第一次听young dumb broke的时候就要荷尔蒙飙升泪腺蠢蠢欲动...
    红眼飞行阅读 461评论 0 0
  • 裁一方夜色入梦, 在亭台楼阁烟雨风月皆是情事的江南, 想念那一湾山川。 老旧的时光, 摇曳了满满一墙的黯然。 红颜...
    独向阅读 229评论 0 3
  • 题目 姑娘,你一定要幸福啊 作者 简书作者 下雪也温暖M 内容前言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我其实很想把自己所看所...
    下雪也温暖M阅读 36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