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小山龙介的《整理的艺术4:升职从整理开始》,这本书有点像生活小技巧一类的书,提供的是很多的小方法,如封面所说一共是88个职场学习秘技。
其中有一些方法我不敢苟同,但有一些方法还是很有用的。
我认为很有启发的内容主要是这么四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一个是关于如何找时间学习的方法;一个是关于如何坚持长期学习的方法;最后是关于做题应试方面的技巧。
第一方面: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认为学习是一种清零的过程,就是把旧的不适合的东西更新的过程,他还提到一个概念叫“避免恶性成熟”。
什么是恶性成熟呢?
就是一种过度自信,认为自己以前的某种做法是对的,然后一直遵照做下去,不知改变。
作者认为学习是避免恶性成熟的好机会。所以学习要秉持开放和自省的态度。
这本书叫《整理的艺术》,也就是说,作者是把学习认为是一种整理的,一种以零压力为目标的整理术。代入整理的概念,学习就是整理清除那些不适应的旧知识,接纳新知识,形成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作者举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进一步说明这个过程。
如图所示,人是容易遗忘的,就像一个漏水的池子,上面在流,下面在漏。
一方面,这说明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作者建议我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阻止水漏出去上,因为阻止不了,而应该集中精力灌更多的水进去。这似乎和平常大家的认识不太一样。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作者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让记忆体系吐故纳新,循环起来的过程,所以尽可能忘掉已经记住的东西,让自己的大脑记忆新的信息。
爱书的人大概总喜欢往书架上摆书,买很多书,看很多书,家里屯很多书。与平常的认识不同,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清空书架,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
为什么?
常有人说“书不借不能读”,借书看是一种逼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提升效率的方法。因为书马上就要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说因为一直有这书,所以等我有空了再慢慢看不迟,也没有借口说因为书都在,所以笔记也没有必要做。正因为书马上就要还掉,所以我们必须赶快行动起来。同理,作者提出要清空书架,因为扔书、捐书就能产生这种“书不借不能读”的效果。同时,因为书架被清空,我们也会重燃买书获取知识的欲望。
这个例子也是要说明学习就是一种让信息循环起来的过程。
那么,从方法论上来讲,还有哪些整理信息、让知识新陈代谢的方法呢?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方法,这里我总结以下三点。
第一、one pocket的收集整理学习法,让你更安心。
作者认为应该遵守一个叫one pocket的原则。什么是one pocket原则呢?
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汇总在一个载体上,比如参加考试,可以把主教材没有的内容抄写到主教材上,比如把各种信息以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存到在线笔记app如印象笔记evernote上。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很安心。
你想要提取你记得但又遗忘细节的信息时,你只要去一个pocket里面找就可以了,因为你确定所有的信息都在这里。
第二个好处是:方便收集汇总信息、素材以备使用。
你如果平时需要经常写文章,就会发现收集素材的重要性。这个one pocket的方法可以有效集中生活中发现和收集到的故事素材、案例等,将材料用自己惯用的语言表达放到一个pocket里面,那么当你想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个素材库里整理一下,快速拟出文章的初稿来了。《零秒工作》这本书里提到过保存工作文件的副本到同一个文件夹里,也是出于相同的道理。
至于具体怎么收集,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小点子,如通过定期订阅专业杂志获得一些专业的图表,把这些图表用照相机拍照或者扫描之后保存起来。如果有纸质材料也有电子材料,书中建议把大部分的纸质资料转化成电子资料,存到一个云存储中去。总之,放到一个地方去,需要时,就去那里找就够了。
第二、输出型的学习方式,理解效果更好。
书中有一个关于理解知识的效果的调查结果。结果如下:
听到的内容,理解率占10%;看到的内容占15%;听到又看到的内容占20%;和别人交谈占40%;亲身体验占80%;教别人高达90%。
如图所示:
这个调查如果是真实的,那么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最重要的几个学习途径。
我们看到,理解效率最高的三种方法不是被动地听、看、甚至又听又看,而是主动地和别人交谈、亲身体验、教别人。尤其是亲身体验和教别人这两种方式,理解效果已经超过50%。
就我的理解,将上图抽象一点总结的话,可以发现,理解效率高的都是输出型的学习方式。
再从抽象到具体。听说读写,由于调查中没有提到写,我就想推测一下写的理解效果,比如说我时常做的写书评这件事。
在我看来,写书评也是一种输出型的学习方式。是不是理解效率也很高呢?我觉得应该是。
因为我觉得写书评可以视作是在和别人交谈、可以认为是在亲身体验、也可以认为是在教别人。难怪刘未鹏在《暗时间》一书中建议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写成文章发到博客上,这种过程与其说是在分享知识给别人,不如说是在提高自己的学习理解效果。
从这个图表,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有益的认识,学习要多和他人交流心得、学习要多实践所学内容,学习还要好为人师。
第三、不安的环境,让你提高注意力。
本书从进化心理学出发,认为在警觉性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会提高。
什么样的环境,人的警觉性提高呢?
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暗的只有一盏聚光灯的环境、红色背景色的环境等等。总之,在不安、感觉不受保护的状态下,人的注意力会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里舒适、安全、明亮的环境其实是不适宜集中注意力的,是不适宜学习、发挥创造性的。但没关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不妨对书房做一些改造,比如时常变动一下书房布置、点一盏台灯学习等。
第二方面:如何挤出学习的时间?
我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已经离开学校,步入职场?就我个人而言,我有时确实觉得我醒悟得不算早,工作以来,感觉自己学习得比上学时候还要用功,只是再没有学生时代那样拥有那么充足的时间了。感叹:要是现在也能学习这么长时间,该多好啊。
但是,作者不这样认为,他反而觉得踏入社会后能更加充实地学习。
作者说,正因为时间短,所以要更集中精力学习,更积极利用时间高效地学习,同时,因为时间短,也正好能够避免因长时间学习产生倦怠感。其实我们不必后悔,如果真给我们那么多时间,我们也真不一定像挤出时间学习时那样有效率。
这实际上就是成人学习的常态和关键。
不要把不能长时间学习当作是一个消极因素,而应该把它转化为积极思维,因为无法长时间学习,所以才能够更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积极思维。
为了解决工作后学习时间少的问题,作者认为就要利用好零碎时间,同时更要珍惜整块的时间。
针对零碎时间的利用,作者建议使用“同时学习法”。
这个所谓的“同时学习法”和刘未鹏在《暗时间》中提出的利用暗时间学习,基本上的道理是相通的。刘未鹏说的暗时间,简单地说,就是那些不用大脑思考的时间,比如坐车、等车、洗衣、做饭、走路、散步、跑步健身等。
“同时学习法”大概也是如此。
第一层含义是建议我们在做一些自动化的事情的时候,伴随着进行学习。
比如说边吃饭边听有声书学习,早饭30分钟、午饭晚饭各一个小时,加起来就有两个半小时。同样的,车站的长椅上等车的同时、走路的同时、做家务的同时、健身的同时,都可以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说等方式来学习。
这个方法对我挺有启发的。我平时坚持健身,每天大概要花30多分钟做一些无器械的运动,为了不觉得健身枯燥,我以前总是打开电视,一边听电视,一边运动。现在看来,我完全可以改进一下,在运动的同时,听听有声书嘛!
第二层含义是合并学。
如果同时要学习英语和某个要学的专业知识,那么干脆就用英语来学相关的专业。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是,有些专业内容用英语学起来或许比用翻译过来的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
这个方法,刘未鹏在《暗时间》里也曾提到并亲身实践。他是软件工程师,为了提高英语,干脆直接看英文原版的编程书。
学习不能仅靠零碎时间,还是需要一段集中时间的。周六周日能够有一定的集中时间,那么平时从哪里找到这样的集中时间呢?
我想到的是下班回来后的晚上。但作者认为可以在清晨找这么一段时间。因为清晨时人的头脑清醒、创造力强,非常适合输出型的学习。作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早起一点,利用清晨时间进行输出型学习。
当然晚上也能找出一段集中时间。作者认为,晚上的集中时间适合输入型的学习,因为学完之后马上睡觉,可以用睡眠来消化输入的知识。
说到要早起,这里要提醒注意的是,职场人士忙于工作,还要坚持学习,很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去牺牲睡觉时间。作者认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为睡觉充足才能提高记忆力,人的记忆是在睡觉时固定下来的,强制减少睡眠时间对于学习而言,百害而无一利。不睡觉挤出来的那点时间产生的效果要低于不睡觉产生的消极影响,得不偿失!
为此,作者划出了一条红线:不管怎样,睡觉时间应该保证超过七小时。
我看过一本书叫《奇特的一生》,也写过书评文章叫《该如何完成一万小时成长计划》,从《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柳比歇夫的作息来看,人应该睡10个小时。《奇特的一生》是一本讲一位生物学家使用终身的时间统计法的奇书,大家不妨找来看一看。看看柳比歇夫是怎样在保证10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做出那么多惊人的成绩的?
第三方面: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
本书认为坚持长期学习不是靠毅力,而是靠习惯,或者说是靠一种不由自主要做的自动机制。这个观点正好和我在一篇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一致。
关于习惯的养成,我曾用一篇4000多字的书评文章来讨论过这个话题,也让自己受益良多,题目叫《为何我们那么用力坚持却还是做不到持之以恒?》,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开来看一看。
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认识:让自己长期坚持学习,绝不是依赖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毅力,这就像马拉松运动员完成马拉松长跑一样,靠的绝不是毅力。是靠什么呢?靠习惯!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整理的艺术4》中提到的一些具体、实用的养成学习习惯的方法。
第一、利用外在的环境压力督促自己学习。
方法很多,比如可以花钱上课强迫自己学习,我报名参加考研,就是出于逼迫自己啃心理学专业教科书的目的。
比如找一群有共同目标的同伴一起学,当你觉得累了烦了,不用一个人死扛,中途想要放弃的时候也会得到来自伙伴的鼓励。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结交志同道合好友的机会,是扩展人脉的绝佳机会。没有利益瓜葛的好朋友常常是通过学习认识的。
再比如在网上汇报学习进度。只有一个人在心中喃喃自语的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索性公开,强制自己执行,利用我们害怕失信的本能,让执行力大大提高。因为一旦你违反约定,身边的人就会开始吐槽:“咦?你不是说暂时不出去玩了吗?”
第二、制定计划、做记录是养成习惯的关键。
计划性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制定完计划后,就扔在一边,往往制定了一个假的计划,没有执行。
怎样让计划更易付诸实践呢?
作者说他参加中小企业咨询师考试时,就是先规定每个月的学习时间,然后再制定每周每天的学习计划,这样一来,能把一个大的目标细化到每天的具体行动中去。
所以第一步是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计划。
比如作者提出了一个1000小时学习的年度计划,经过分解后,就变成了一天学习3小时的每日计划。
比如目标是一年时间,英语阅读超过一百万个单词,那么以一本书15万字来计算,就分解成两个月看1-2本书的子目标,这样我们就有行动的可能。
同时,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将学习的过程量化、可视化。拿英语阅读为例,当我两个月快结束时还没看完一本书的时候,我会产生想要完整完成它的欲望。
这个例子如果不好,那么还可以再看一个例子。
很多人有健身计步的仪器,如果说我制定了每天走路要走到8000步的小目标,当我看到自己走了7000步的时候,我就会想再去走1000步,完成它!
第二步是对执行情况的记录,包括进行时间统计,这是比制定计划更关键的。
下图是我每天对学习生活的时间统计
记录是养成习惯的一大法宝,坚持记录的好处很多。第一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在一步步接近目标,产生成就感、进步感。即使只有一小步也好,但是每天都在进步,人就会有快乐的感觉。前面提到过可以在网上汇报学习进度,这既是寻求社会监督的方式,同时,写下学习进度,也让我们有一个学习效果的反馈,也可以有一个依据,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第三步体验学习本来的快乐。
我们常常强调很多外在力量的激励、强迫,但是真正要让一个学习习惯可持续,最强的激励来自内部,就是真正体验到学习本来的快乐。
习惯是一个和情绪动机紧密相联的东西,所有外在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坚持下来,最终体悟到快乐。
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列计划、不需要宣言、不需要外在激励,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我们感到快乐。那么这种学习的快乐是什么呢?作者说是顿悟的体验。
我来说说我自己的体验。我学习写书评并坚持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最近一段时间,每完成一篇书评文章时候,我都能体验到一种平和、安宁、满足的感觉。这种感觉,如果大家平时有长跑锻炼的习惯的话,应该能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在跑步中,有人称这种感觉为running’s high,没错,就是一种high的感觉。
像作者说的,大脑本身会产生快感,用漫画来表示就是小灯泡“啪”一声点亮了的感觉,大脑会释放出肾上腺素。这种学习本身的快感,会让我们爱上学习,对学习上瘾。
其实我觉得,我们想尽办法想让自己坚持,如果最终没有体验到这种学习的快感,养成的学习习惯还是不够牢固的。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先坚持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的那一刻。
要体验到这种快感,大概还要分析分析自己学习的动机的核心。每个人的动机不同,有人因为不懂太丢人的自尊心作祟而学习,有人因为想要不断了解新知识的好奇心而学习,还有人抱着人生就应该如同一场修行的苦行僧般的心态学习。找出自己的核心动机,在满足自己的动机的时候的那种满足感,应该就是你学习的快乐所在。
第三、用奖励来强化学习。
也许你目前还没体验到学习本身的快感,也不要气馁,因为很正常。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样也许你也不会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
没关系,我们还是可以用外在奖励来犒赏自己的进步。比如《整理的艺术4》的作者非常喜欢用甜品来奖励自己。
学习有所进步时,对自己进行犒赏,学习的疲劳就能抛到九霄云外。此外,我们还可以自我表扬,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励,学习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第四方面:考试方面的一些技巧。
总的原则是大胆取舍,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帕累托法则说80%的产出,源自20%的投入。这个法则也在说明应该把资源都集中在这重要的20%上,对于考试来说,就是集中战斗力。
主要是三个步骤:一、做习题集,把握出题规律;二、看教材,重点学习在习题中出现过的问题,pass掉没在习题中出现过的教材内容;三、已经答对的题目就无需再做第二遍了,第二遍只需做错了的部分,第三遍再做第二遍做错的部分,以此类推。
对自己的实践要求:
1、不要怕忘记东西,关键是坚持学习,以输出型学习带动输入型学习;
2、零碎时间用同时学习法,集中时间分两种情况,早上的时间用来输出,晚上的时间用来输入;
3、探求内心,发现学习的核心动机,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
4、从动机出发获得学习目标,分解目标,制定计划,并用每日时间统计的方式记录执行的过程;
5、完成一年1000小时的专业学习目标,完成100万单词阅读量的英语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