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让找儿子背后的父爱照见司法公正”这篇文章时,眼眶湿润,不禁让我沉浸式深入拜读于海洋先生的《父亲》。当我感受到一位弥留之际的父亲,颤颤巍巍的写下三个字“找儿子”,那种想见不能见的无奈,爱而不得的遗憾,唯有化作一道光,才能照亮“儿子”所处的黑暗世界;或是化成一缕清风,唤醒“儿子”的那份绝望……这让我想起李商隐的诗,虽然都说是爱情诗,此刻这种爱用在这位伟大的父亲和儿子之间更贴切。“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知道于海洋先生的经历,痛感惋惜,如果没有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相信东北经济会是另一种繁荣,除了遗憾和感慨,我好像也只能奋笔疾书,希望笔下生辉。
跟着故事的情节,我被代入了回家后的空旷;泣血叩拜坟前的场景。貌似后人只能在清明时节和重要的节日,才能缅怀故人,实则中华民族的家道传承永远都是首孝悌,连根养根。
“又是一年芳草绿,
又是一年清明时。
草青青,雨霏霏,
点燃蜡烛,闭上眼睛,
低下头,双手合十,
缅怀生我养我爱我的父母至亲,
祈愿您们在那个遥远的世界里,
无病无痛、温馨安宁。”
简单的诗透漏着多少心酸和遗憾,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疼。
然而,当我读到作者的父亲哭了,并蹲下来跟作者说的一席话,瞬间让我痛哭,久久无法平复内心的波澜。原来这是一位大爱的父亲,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父亲,更是愿意用生命滋养生命的火种……从于海洋身上和处事风格,印证到父亲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刻骨铭心,我同样相信这么大爱的父亲所培养出来的人也一定会是智者。除了羡慕他有这样的好父亲,更是高兴我们的祖国母亲有这样的中华儿女。所以我没有理由相信,他能做出违背天理良知的事情,有些人在做掩耳盗铃的事情还不自知,吃相会不会太难看呢?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期待这位大爱的父亲的火种,燃烧吧,黎明终将破晓,斗转星移,一切厄运终究会结束,新的生命即将绽放,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作者:关宁,阎梓禾)

于海洋,为原沈阳市政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获硕士学位。曾担任浑河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职,现任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他曾担任辽宁嘉星诺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辽阳顺锋钢铁公司董事长,在企业经营领域成绩斐然。凭借卓越的商业智慧与果敢魄力,多次主导濒临破产的房地产企业重组盘活,助力化解行业风险,为沈阳市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在辽阳顺锋铁矿陷入经营困境时,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筹措资金、承担债务,以全身心的投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爱国为民的责任担当。此外,他在文学创作领域亦有建树,多篇散文、诗歌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国内权威媒体,展现出多元的才华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