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族”观念的反思是《东京家族》时隔六十年,
试图从《东京物语》中汲取的灵感。
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元素组合,
将它们重新排列,人之于生老病死的情思是否依然?
而2016年山田洋次的新作《家族之苦》,
则是这种想象和尝试的再次拓展。
如果父母和孩子没有分居?
如果母亲没有去世?
如果他们的婚姻关系出了问题?
如果儿媳妇还没有嫁入就目睹了其中苦涩,
她会如何选择,怎样面对这样的家族?
故事因这份离婚协议书而起,
爱好文学的母亲在艺术熏陶下萌发了对优质晚年生活的向往;
而浸淫居酒屋和高尔夫球场的父亲是日本传统男性的代表,
习惯家族之长的身份,虽然很关怀子女,
处事却肆意粗俗,活像个任性的大男孩。
《家族之苦》采用《东京家族》同样的演员班底,
老夫妇的三位子女都已成家或即将成家,
职业和性格也多有继承前文本。
中庸的大哥,强势的二姐,善良的小弟,
这次的任务不再是接待远道而来的父母,
而是要面对他们提出离婚的决议。
如果说《东京物语》和《东京家族》是在死亡的仪式中,
完成了对家族解构的叹惋,
《家族之苦》则是在生命的进行时,
剖析家族存在的意义。
前者到底是悲剧,后者则接近喜剧。
然而悲剧中有四季更替的生生不息,
喜剧里却也有一把无可奈何的辛酸泪。
反复咀嚼,山田导演变换角度再一次接近小津导演,
品尝世俗生活的本来味道。
《家族之苦》中两位老年人之间的嫌弃和偏执,
更似小津另一部作品《茶泡饭之味》所描述过的主题。
影片中有不少喜剧元素,
比如二姐一家雇佣侦探偷拍居酒屋简直有趣;
二姐夫和父亲在高潮戏的争吵中,
采用了滑稽的鼓点音效,富有节奏感。
全程呲牙咧嘴的桥爪功,再不是《东京家族》的端正,
眉目神情丰富,心理活动尽显。
而最为出色的几场戏则是在“家庭聚会”后,
哥哥把信息填错了,鳗鱼饭外卖终于送到,棒球赛赢了。
那些阴错阳差,不合时宜,不能与外人言说的种种。
这悲喜交杂、单场延续、跳跃空间的桥段,
罕见于小津,却是山田洋次所长。
其中况味,却不逊于孤坐窗前,摇着蒲扇,等待另一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