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学实践了一年多之后,开始写日精进,从以前义无反顾往前冲的人,一股脑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变成了尤其喜欢深度思考的人。
大到为何和我同一起跑线的人成长的比我快;
我到底擅长做什么;我有什么优势;
学习一项技能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小到思考如何让购物变的享受,而不是纠结买还是不买;
思考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内容需不需要都记下来;
思考记下来之后如何让自己愿意去回顾,而不是一看到那丑的不要不要的字就只想丢在一边。
我会思考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思考。
因为有人逼我写日精进,所以我不得不思考,因为走过了不少弯路,而我想成长更快,因为身边成长快的人都是思维能力超强的人。
有时候真相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而提起深度思考我总是会想到这样一幕:
在咱们读书的时候,班上是不是总会有一个这样的同学,每天天微微亮就起床,伴随着起床广播声,人家还在洗漱她已经到了教室,拿出英文书开始记单词,课间也总是低着脑袋做题。
是班上出了名的勤奋和拼命,可成绩总不出彩,偶尔还被人指指点点。
信奉着努力一定会成功,可为何总是得不到眷顾呢!
而我是这大军中的一员。
那时候会把错题都抄下来,试卷上有为什么还要抄,因为老师说有用,所以从不质疑,但也止步于此。
有人会问,那这些错题的原因你研究过了吗。那时候真的很天真,想法是:“我现在哪有时间研究这个,等我抄完再说吧!”
后来上了大学,在外面学习的时候,碰到过湖大的,长理的,中南的分享他们高中的学习方法,他们说:“错题会分析为什么错,是概念不清、基础没掌握、思路错误,还是马虎。
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错误的回忆当时的思路;分析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以后同类的题是否都是一样的思路。
只有特别有价值的才会抄下来。
我开始去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为了不在同一个地方颠倒数次,一次次总结经验,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一次次去观察那些成长速度快的人到底做对了,我可以原谅当年的自己,可我不愿意看到现在的自己原地踏步。
导师也曾经说其实有些人努力程度刚开始区别不大,但思维深度却天差地别,于是就远远拉开了差距。
这就是拼命学习和深度思考的区别。拼命学习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低效环节中,停留在表面。而深度思考,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关键环节,抓住了本质。
深度思考是什么: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应对方案。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这种能力。
然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我曾经尝试每天都会记录下每天让自己最开心的事情,会把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下次哪里可以做的更好;
并在周末的时候分析发展规律,我发现虽然每一周都不一样,但大多数是一模一样的,你是个喜欢拖延的人,如果你不反思改进,那你下个星期碰到同样的事情照样会拖延,你每天很忙却不知忙了些什么,那你下个星期会是同样的状态。
就像在《影响力》这本书中说的一样:
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我们明明是智慧生物,怎么被说成像机器。可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心里其实是认同的。
我以前是一个有些怕生的人。
在人多的场合,遇到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时,我会不愿意靠近和接触这样的人。
每次都一样,这不就是台录音机么?在相似的场景,会下意识采取相似的行为。
这样不假思索的行为,往往来自我们从小的成长环境、对父母或其他人的模仿,一直延续至今。
这样虽能在很多时候减轻我们的决策成本,但对想成长的人来说,是不利的。
但如果能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就能找到自己的认知误区,并用自我提醒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所以后来我不断的告诉自己,如果想成长更快就必须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断的去实践,失败了总结经验再来,所以遇到了很多的贵人。
直至现在,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深度思考的结果,我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我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件事情我坚持了快一年了,人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自己能从中获益。用写日精进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能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
即便和别人花了一样的时间、经历了相同的事情,你收获的成长却远超别人。
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就来自这一点一滴的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深思的人生不值一过。”不妨就从日精进开始,让你的成长,每天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