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滴滴打车一样,共享单车的模式可以延续,但“摩拜”、“OFO”等共享单车的巨头必死!
——广东玉扳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迪武
一年前我与一位风投公司的老板谈到“滴滴打车”的模式时,我说“滴滴打车”的模式可以延续,可是滴滴公司必死!2017年他输给了我一万元。
2016年“共享单车”突然火了起来,火到风投老板们想得到一个投资的机会都不容易,据说是排着队抢投。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与“滴滴打车”一样,共享单车的模式可以延续,但“摩拜”、“OFO”等共享单车的巨头必死!
两者有一定的共性:模式简单、受众广泛、频次高企、入口简约、门槛较低,但都是“伪共享”。
“共享”应该是对“存量”资源的一种激活或共用,而非新增资源然后去给予众人租借,共享是无成本的,所以他们不是共享而是共用,公共租用而已。“共享单车”本质其实是“公共单车”。
“滴滴出行”与“公共单车”两者又各有他的特性:
一、“滴滴出行”开始是用烧钱的方法吸引众多的消费者,烧了几百亿之后顶不住了,补贴就没有了。于是价格有时还比正常的出租车公司贵,因此滴滴最终只能解决出行便利的问题。
二是滴滴违背了政府的公共出行号召,给国家的环境治理和公路治堵添了许多障碍。
三是滴滴与政府争利,使正规的出租车公司无法正常运营。于是政府出台政策限制他的发展。出租车公司加入了网约系统,各地政府颁发了许多网约牌照,滴滴被边缘化了。几百亿资本要打水漂,滴滴的贡献加速了政府出租车网约服务的推进。
“公共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被称作是城市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如果在政府的主导下均衡发展绿色出行这还是很好的。可是资本的投资者总是“闲”不下来,短短的两年某“公共单车”便估值百亿,并且融资数十亿。
可是“公共单车”是一个模式简单,门槛较低的行业。一夜之间他遍地开花,每个城市都会有数十家“公共单车”出现。激烈的竞争使单车的数量无序的增长,但单个城市的日骑率是有限的,投资饱和边界很快就到来。单一的资金池盈利模式便有了瓶颈,由于缺乏核心内容、技术支撑和模式的创新,“公共单车”很快就会被其他的出行工具和新的模式所取代,所以“公共单车”虽然是百姓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但绝对也是巨大资金投入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