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个电影,B站强推的《波斯语课》。
讲的是二战时候,犹太人吉尔斯为了在集中营中活命假扮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对他也从一开始的怀疑、警惕到后期的深信不疑,并在最后德国军队打算杀死集中营中所有俘虏时,带着他逃跑就了一命,剧情在最后吉尔斯背出了2800多个遇害者名字中完结。
大时代洪流的小人物,看到开头一幕三个拿着枪械的士兵,要求一卡车的人下车,然后背对他们,架起机枪扫射,所有人没有一点反抗、甚至也没有求饶、没有恐惧,似乎只有认命。这个场景令我想起了抗日时期的中国,想起了南京大屠杀,很多同胞也都是这么白死的。为什么没有一点反抗呢?这是现在的我无法想明白的问题。如果都是死,换掉一个是一个不是么?
学波斯语的军官,算是剧情中我比较喜欢的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人学波斯语肯定不是单纯的喜欢,他原本是个厨子,因为年少无知,兴许是觉得纳粹很酷,或者是能过上足够好的物质生活选择加入了纳粹,他的哥哥也因此跟他决裂。在纳粹能当上中队长,也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厨艺,指挥官的需要。他处心积虑想学波斯语是为了德黑兰找自己的哥哥。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善人,一直跟吉尔斯强调自己没有杀过人,殊不知他作为纳粹的工具,杀的人何止千百。这也让我不禁对照起了日本,在狂热的战争年代,也许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不知大时代,也没有思考过自己做事的意义,只是被时代裹挟,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坦,而选择麻木的活着。
关于纳粹、集中营的佳片很多,这部片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说不上惊艳,剧情走向也相对比较好猜测,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因为我很早就想到了,所以也没有很大的触动,有些小细节值得琢磨,摄影构图也挺不错,算个8分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