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利 焦点讲师班五期 洛阳 坚持分享第546天《答非所问》2018.05.06
今天在回听以前上课的录音,然后发现在自己讨论的阶段,带教老师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一周能够看几本书?
我听完后,并没有直接回答几本几本,而是说了许多,比如自己有多忙,做了什么事情,没有太多时间看书……最后应该是说了好几分钟也没有回答到底看了几本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回听录音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在答非所问。一方面是在找理由给自己开脱,唯恐别人不理解自己;一方面是太过啰嗦,半天回答不到主题上。
回想一下,之前自己做过很多这样的事情,不好好回答别人的问题,自己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答非所问,说的不是别人想要的。久而久之,别人再也不愿意问我们话了,也不愿意听我们说话了,因为觉得和我们沟通其实是不顺畅的。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做呢?其实只需要回答问题本身就可以了,问的人需要解释了我们再解释,不需要的话简单回复,不要过于啰嗦,以免让人烦感。也许有人会说,有的话直接说会得罪人吧?可是拐弯抹角一大堆难道就不会得罪人了吗?要想想如何好好修炼一下自己说话的能力了!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简单的说,就是要有意识的去觉察,带着觉察力去听别人的问题,稳住自己然后镇定的去回答,察觉一下:别人希望得到什么答案?站在对方的处境和角度思考一下,也许就会找到方法,就会知道怎么说话……
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啊,也难怪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真的是要时时刻刻去反思一下自己啊!
不过,也庆幸吧,两年时间,自己也是有进步的,说话也在改变了,这不就是最好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