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题型的变化看新课改理念
高考有四道提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第一道是文言文的第二小题,以前都是考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今年却考成断句,看似简单却也有一定难度,想想最近一年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很多的时候在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断句是基本,高考把拼音汉字的选择题改的很多年不考了,再加上手机运用的广泛,拼音联想,搜狗打字法,只要打一个字可以出来很多的字,所以很多人很多字不会写了。有的时候经常听到人们说自己很多字不会写了,我觉的很正常,至于对文言文的朗诵有很多人也很弱化,就像英语的听力一样,英语的分数是降了,但听力的分数增加了,这说明这道题还是注重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能郎朗上口的读完一篇文言文。
第二道变化大的是名句默写出的更活更新,这样更注重实际要运用,如果只会背,而不理解这道题也是拿不上全分的,细细想想我们学诗最终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能运用古诗,在写作的时候能引用上一些古诗,这还是新课改的理念,生活要语文化,语文要生活化,
第三道是成语题,猛一看这道题好像难度降低了,实际上难度增加了。因为看似很简单的成语,但学生对他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却不好把握,关键是我们有的时候只看中难的了,容易出错的成语,却忽视了这样比较的成语,所以这道题的得分率也是不高的,这就需要我们有的时候把一些成语的细微之处要分析到,大部分成语是从文言故事来的,我们还是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让学生正真理解这个成语然后才不至于用错。我经常看到一些电视剧中把一些成语
用错。
第四道是语言运用上十七小题是一道春游的构思框架写一段话,这道题出很新和实际生活联系上了,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合作理念。看到这道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 考生中有多少人参加过春游没,是班级的,不是家庭的,我想是不多的,但为什么要出春游呢,在看图是要求有合作精神和理念的,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理念,当然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就是没参加过春游也可以写上,但有的学生也许就懵了,这道题其实不难,但组织能力不强的就答不好了,所以这道题不光是考语文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考的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这是我们缺少的,所以出题的人要往这方面引导。以后我们也许还是不敢把孩子领出去春游,但需要在课堂内多进行一些类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高科技时代很多事情不能像以前手工操作一样自己也能单干了,在加上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不强,干什么都先顾着自己,这是我们缺失的,缺的东西就是我们需要找的,也是我们以后要努力的方向,我想这次高考作文和去年高考作文都体现的是一种思想。
从内容上看很多题也和生活紧密相关,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比如第一道现代文阅读就是食品安全的,现代问阅读的人物传记一般都是德才兼备的,这次德稍微偏重点,诗词鉴赏难度加大,两首詩对比阅读从量上增加,难度上也增加,这样看返古的倾向大点,我们看似没用的东西,当我们把它丢失了后发现它才是那么可贵,所以我们要把它捡拾回来,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物质发展的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丢失了很多精神的可贵。
总之,高考的题是要出的活的新的,出人意料的,但大的方向应该是和新课改理念相符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走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