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沐阳
傍晚,在果园里干了一下午活回家的时候,路上有人说:解封了。
在封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之后,疫情似乎有所缓和,所以各乡各村都逐渐不再封锁。人们好像拥有了新生活般开心,甚至有人开始埋怨,封锁使生活变得不方便。
在前段时间形式严峻的时候,站点人员二十四小时守候,为了保证村里人员不受侵袭,夜以继日,也因为不让人们同行受到不少埋怨。
可转眼间,人们就不买账了,村里没有被感染人员,于是他们觉得封锁多此一举。在现在解封的时候,他们更加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于是,新的舆论出现了,站点人员不再是守护他们的卫士,而变成了他们急切攻击和八卦的对象。
我在想为什么人们会变成这样?
今天看到一条消息,有人问在疫情期间,中国十万名作家为何集体失声?下面的评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都在说作家是一群没有脊椎的动物。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是当我理智的思考这个问题,才发现,即使有作家出现,肯定也只会引发网络上的一场口水战。
无非三种情况的争吵,不管是这名出现的作家是批判什么还是赞送什么?人们都不会关注他所提出的内容,而只会说他竟然蹭疫情热点来让人关注自己,或者说这又是一个被“和谐”的人。
很多时候,一个人想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当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时候,这个观点就慢慢消失了,最后发展成为一场骂战,继而收场没有结论。
是不是我们变得太容易情绪化,而没有了理智思考的能力。
虽然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可很多人连误解都算不上,只是单纯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只要他人观点和自己不同,便恶语相向,接连不断的攻击。
网络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没有思考能力的人,社会才成了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状态。无脑粉丝太多,被舆论的风向牵引着,继而造就一批又一批无知的“明星”。
说起这样的事情,例子太多了,也不愿意再议论他们。我还是回归日常,简单地说说身边的事吧。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和家人,朋友之间交流都不会有恶意,但为什么我们之间还经常会争吵或被误解呢?仔细想想,都是情绪在作祟。
爸爸妈妈经常争吵,但我可以保证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方好,或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件事情。但总是因为想法不太一样,或者行为习惯不同而争吵,这种争吵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目的,如若从这个角度想想,他们肯定就吵不起来了吧。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也大抵如此,我们称之为代沟。可我们都知道,父母的确是为了孩子好,只是用他们认为的方式,而孩子呢,肯定也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只要静下来,好好交流,肯定就可以少争吵很多,但实际情况却是情绪让彼此无法交流,都认为对方不可理喻。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特别不认同的一个鸡汤就是人要有自己的情绪自由,想哭就哭,想闹就闹。也许想实现情绪自由的追求没有错,但想哭就哭,想闹就闹绝对不是正确的选择。
因为情绪更多的时候让我们忘记初衷,最终只因为争吵而争吵,这样最终伤害的只是自己和家人朋友。
在上网时,我们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舆论所牵引,沦落成帮助造势者的“键盘侠”。
当你下次情绪出现的时候,深吸一口气,等待三秒钟,请问一下自己,你的或者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千万不要再沦为情绪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