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下雨。早早起床准备晨跑,被雨挡在家中,只好中断了刚刚开始的晨跑,然后利用今早起得早的机会,邀请了几位朋友进群,同时也把晨起看到的几段有感触的话,分享给了群里的朋友们:
1,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用贫穷的思维禁锢孩子的一生。
2,温尼科特说,孩子是父母的房客。TA首先住在母亲的子宫里,然后住到我们家里。既然是房客,TA便有自己的目标和旅程。
3,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马,它以后怎样,它长大会如何……做父母的,如果不能放下恐惧的心,孩子能像骏马一样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吗?
这三段话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二段,孩子是父母的房客,他有自己的目标和旅程。与孩子相伴的日子里,知道他的目标多么重要啊!而在曰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很多不和谐,也是由于目标不一致导致的。
早晨起床,孩子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细心的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做着细致入微的安排:穿这件衣服,再加1件外套,今天天气有点冷,全然不顾孩子自己的感受,结果流行起来了那样一句话:妈妈感觉我冷!
吃饭的时候,家长总是把自认为很有营养的东西,逼着孩子一定要吃下去,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营养的均衡,哪怕孩子吃的快要呕吐啦也全然不顾,难怪孩子们一提到吃饭,就不由得痛苦的说,妈妈觉得我饿啊!
被家长这样陪伴长大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己感受冷暖饥饿的能力。
到了周末,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写作业,孩子要上什么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大多也都是由父母操控安排,这个房客的目标是什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最重要的是父母知道就行了,父母不允许孩子知道,这个房客需要知道父母的目标,所以她的旅程只能按照父母的目标而安排进程。
结果呢,孩子在一个不是自己选择的旅程上前行,前方没有吸引他前行的目标,内在没有鞭策她前行的动力,当他放缓了前行的脚步时,后方就传来了父母失望的叹息、不满地责备!让一个孩子在一个不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无奈的行走,成了父母精心策划的结局!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只是一个房客,问问房客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听听他的旅程计划,可以陪伴在他的左右,也可以默默的引领着他,熟悉他要走的征程,也可以悄悄的跟在他的身后,注视着他蹒跚的步履,担心着他勇往直前时是否心中也有畏惧,而绝不对孩子的方向和行走方式做过多的干预!
你想去哪里?我很好奇为什么是那里?何时动身?愿乘哪种交通工具?需不需要我的陪伴?愿不愿意我的帮助?最后的决定在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