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曾国藩日记,你会感叹不已,他如此日理万机,即便是行军打仗路途中都没有丢掉记日记的习惯,由此才给后世之人留下许多处事谋略和人生智慧。
曾国藩传世的日记中有“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类别,由表及里地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及读史领悟。
他的日记通过一篇篇活生生的具体事例,让读者能体会到曾国藩一生之人生智慧与政治智慧,同时感受到清朝末年政治的跌宕起伏风云变幻。
这些记录既可让人益智敦品,明事晓理,又可让人赏心悦目,修身养性,完全形成了一部集合文、史、哲、冶于一炉的难得之作。
对于我们普通人,想想坚持记日记到底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早起的奇迹》作者哈尔.埃尔罗德曾经在书中提到了几点。
记日记可以你的思维放慢,安静下来,让头脑更加清晰,不仅帮助你了解过去,和现在的境遇及其头脑风暴,划分好事物的轻重缓急。
还能帮助你在记录中舒缓焦虑,带来更多思考,解决难题,为每天做好计划从而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在曾氏时代,至少在京师官场士林中,一个人若严格按圣贤教导修身,并以日记这种方式来慎独,有可能获得主流社会的好评。
曾氏日记中关于修身所说的每日三件事是,谨言、修容、静坐,这些每日记录与坚持习惯的确让他获得了古今贵为圣贤的称号与赞誉。
写日记能捕获灵感、组织、拓展你的思维,防止你遗忘重要的灵感,已备未来之用。
读过曾氏日记知道,曾国藩无疑是一个传统的遵循者,他在获得他多年梦寐以求的权位后,始终以一种临深履薄的心态处世为人。
这种心态多少会对他有些限制,但却确保其人生和事业的稳当,其实,对于高位重权又操办大事的人来说,“稳当”二字,或许对人对己都显得更为重要。
写日记可以为你提供记录和参考,让你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帮你学会修身反省,从以往的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失败中获取教训。
曾国藩日记中有记录,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为已矣,谨记于此,使良友皆知吾病根所在。
患得患失,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毛病:没有得到时,成天忧虑得不到;一旦得到后,又成天忧虑有可能失去。
有这种毛病的人,成年累月都在忧虑之中,既得不到抵达目标实现理想的快乐,也毫无一点生命的趣味,既然“得”与“失”都需要忧虑,那么为解忧,获“得”可能不计后果,免“失”可能不计手段。
曾氏的自我反思尖刻而不留情面,将邀取名誉与欺世盗名联系起来,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世和提醒。
年终时重读自己一年的经历(或者是每周回顾一次),你会感觉会非常奇妙,以为你可以检阅自己的进步。
这是你人生中最为励志,自豪和享受的经验之一,是其他方式所不能复制的。
曾国藩在日记”满人高官中也有俭朴者“中,提及对家中之人严格要求,家中男人是“看、读、写、作”,妇女则是“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
他一贯主张惜福:“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一再叮咛全家:“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从当时满族权贵魁玉家的表现看来,当时无论满汉,清王朝上层人士中,他都是属于头脑清醒者。
曾氏日记中记录自己三乐,以大声诵读诗文为乐,以引导人上进为乐,以辛劳工作而后的放松休息为乐,这“三乐”也同样彰显了曾氏的精神境界与价值追求。
与世俗的吃喝玩乐之“乐”也有很大的分野,他离世前提及最大的遗憾竟然是学业无所成,德行无可许,可见圣贤之人标准之高果然让我们普通人望其项背。
日记最重要的作用是真实性与借鉴性,我们把真是发生内容写在日记中可以克服忘记,有日记可以为参考,按图索骥地会时刻回想起来给自己和后人以借鉴。
读曾国藩私人的随手所录日记,对于曾氏的这些悟道过程,均以最初始最本色最随意的状况保留下来的文字,非常具有真实性与借鉴性。
他信奉“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学真谛,他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将家庭日用间的绝大学问,通过自身的体验,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真实亲切,晓畅易行。
读他的日记,就如同听一位阅历丰富喜欢琢磨的智者在谈心。
我们即便不能成为曾国藩那样的圣贤之人,但是人生不断的成长中,我们也需要用日记去体验生活,规划人生,学习自省与进步,写日记随时开始记录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