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第二部的最后一集,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是看完后有一些恍惚,很想好好回顾一下,但我觉得要回顾一下这个剧可能要更多的时间,不过也值得。
大致剧情回顾
两部一共86集,纵贯了司马懿的一生。
上部
上部几乎不涉及战争,背景是曹操和曹丕的时代。
故事从曹操恢复了月旦评制度开始,司马懿和负责评判的才子杨修辩论,被一场突如其来针对曹操的暗杀打乱,从此走上了时代的C位,开始了一生在漩涡中谨慎求生的道路。
01
受曹操宠爱的曹植得到了杨修的辅佐,不受待见的曹丕屡次三番想要司马懿出仕辅佐自己,但是司马懿之前宁可自断双腿也不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又怎么会轻易帮助他的儿子曹丕。
但是在被逼给曹操喂马,曹丕又不断的来诚心讨教之下,司马懿终于诚心甘愿奉献自己才华,帮助曹丕实现抱负。
乱世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印象中只前十集,司马懿就三次差点被抄家。
02
在帮助曹丕争夺太子之位的路上,面对聪明又强大的敌人,司马懿的聪明才智是一个方面,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懂得忍耐,忍常人之不可忍。感受最深的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不做什么,就是单纯的忍耐,甚至可以说退缩。
到后来司马懿做了曹丕太子的主要谋士后,官位越来越高,但险象环生的状态比之前只多不少。
03
剧里描述了很多夺嫡之路上双方较量的故事,其中“只问对错,不争输赢”用了很大的篇幅。曹操为了考验两个儿子,要求早上去给城外的将士送行,但同时又要求城门不开。面对这个情况,司马懿和杨修分别提出了相反的应对之道。
杨修提出要顾全大局,一定要按时出城给将士送行,凡是有挡路者必杀之,不达目的不罢休。
而司马懿建议曹丕“只问对错,不争输赢”,宁可不出城而领罪,也绝不可破坏开城门的规矩而杀人。
两个性格不同的谋士一个恃才放旷,一个谨慎持重,分别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建议,也预示了两人不同的人生结果。杨修最后死在了“鸡肋”上固然可惜,但以他的性格,这个结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他来说,和谨慎而长命比起来,狂傲但潇洒的活着才是他要的结果。
下部
下部一开始,曹丕盛年去世,临走前指定曹叡为太子并托孤于四位大臣。
01
太子始终要追求“政由己出”,而且驭臣的手段非常多,一边平衡四位大臣,一边互相压制,巩固自己的地位。
司马懿不仅面对着多疑且强势的君主和强大的宗亲代表——曹真和曹休,同时还有吴蜀两国的虎视眈眈,似乎朝堂内外所有的人都要置他于死地,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了。
02
此时司马懿又拿出了他的绝活,就是忍。利用两场战争,活活气死了朝堂之上的两个敌人。但换来的却是曹叡更大的敌意。
此时司马懿保全自己的最大砝码,却是他最大的敌人——诸葛亮。
整个下部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描述他和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也比较完整的讲述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心路历程,让人非常惋惜,甚至有很多网友在评论里面感叹诸葛亮太可怜了为什么不然他成功。
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很多次都是就差这么一点,里面也说到了最后如果采用魏延冒风险杀子午谷的计策,也许一下就成功了,但很难说是诸葛亮命不好还是司马懿命太好。
但这些都妨碍不了诸葛亮千百年来被封为神,不仅是他用兵如神,更是他忠君爱民的作风,为了掩护三城百姓入蜀,自己冒巨大风险空城对峙司马懿,即使自己的行为被敌人当做软肋,也坚守不放弃,不能不被人所尊敬。
03
和诸葛亮用兵如神相对的,司马懿知道自己在兵法上不如他,只能找到他的软肋,有时是粮草,有时是蜀国内政,来打击他,同时采用坚守不出持久战的策略。
这些策略虽然非常有效,但是却给司马懿带来巨大的非议。近有帐下的将领不服司马懿的指挥,远有朝堂之上的君主疑心他有拥兵自重的打算,同样是内外交困。但是司马懿依然为了大局,为了长远,忍受当下的重重困境。这也是司马懿终其一生保全自己的最好手段。
剧中用戏剧化的手段把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峙描述成了面对面的下棋,双方既是互相了解的敌人,又是彼此需要的“朋友”。
04
随着诸葛亮病死,司马懿没有片刻的喘息,仿佛一下子从一位重臣变成了曹魏政权的最大威胁。让人感叹,生逢乱世,所有人都是棋子,没有谁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好在他的命够好,曹叡又死了,而且在死之前阴差阳错的又给了司马懿托孤大臣的实权。剧集也迎来了最后的高潮。
05
曹氏宗亲曹爽狂放自大,在谋士的蛊惑下急于打击政敌,把魏国天下据为己有。司马懿的一味忍让此时仿佛不起作用了,门生故吏纷纷被发往边远地区,朝堂之上全都是曹爽的人马。面对这个局面,司马懿选择的是更深的隐忍,即使在柏夫人面前都没有透露半点消息,终于在高平陵之变中一举击败敌人。
这一步的隐忍已经远远超越常人之想象了。
总结&感想
01
司马懿在剧中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谨慎,甚至经常有过于谨慎的感觉。可能他的性格本身如此占了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原因,跟他刚刚出仕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杨修有关。
杨修恃才放旷,为人狂放不羁,他的聪明才智如此凌厉,在什么人面前都不会隐藏,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权力和地位,但是最后也是因为这些,年纪轻轻就惹来了杀身之祸。
杨修的经历一定给司马懿带来了深厚的教训。从剧集最后他对钟会说的话可见一斑,他看着略显激进的钟会说想到了一位故人杨修,劝他谨慎不要年纪轻轻重蹈杨修的覆辙。真实的历史中钟会最后确实因为谋反被杀。
02
另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司马懿和诸葛亮多年的较量中,诸葛亮提到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不仅写表文劝谏自己年轻的君主要如此,他自己也是这种做法的杰出代表。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当下的社会中更有借鉴意义。现在社会每一天都如此的喧嚣,即使不出家门,不开电视,手机上的各种信息都会让人应接不暇,看书已经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每个人都在快速消费当下,期待着各种信息的刺激,淡泊宁静似乎变成了传说,可是这种难得对于我们才有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