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来成都给弟弟订婚,顺便得空在我家小住10天。
每天晚上都是唠嗑时间,家长里短。
妈妈问起我的一些朋友,霞现在还联系不?英在哪呢?
霞是我初中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初中三年两人真是形影不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恨不得对方是自己家里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的关系,两家大人也有一些来往。
记得一年春节,她来我家过春节,感受一下我们这边的节日氛围。记得妈妈还专门给我们收拾出一个房间,中午时候她吃了个方便面,妈妈说这大过节,也没有啥好吃的她能吃,那个时候可以买到的零食什么的还不多,她又不能吃我们的肉类。下午时候她想家了,最后还是爸爸开拖拉机送她回去了。
春节之后我去她家参加她姐姐的婚礼,印象深刻的是她家的一个饼特别好吃,另外就是她的父亲,一个非常高大的男人,在女儿出嫁当日,偷偷的躲在一个房间里呜呜的哭泣,那个时候的我还是很受震撼,才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爱之深沉。
后面读高中、大学到工作一直到现在,即使相隔很远,几年才能一聚,仍觉得像家人一样温暖。
英是我补习的同学,短短一年的补习生活,她对我照顾有余。她家庭条件很好,常常各种吃的喝的都要给我们分享,想想好笑,当时有点自卑敏感的我还因此和她发脾气,因为她给我的礼物我还不起。还有就是她和惠娟一起纠正我的普通话,卷舌不卷舌,带不带后鼻音,因该是那个时候才有一点这个普通话的意识。
高考完她去我家住了十来天,当时弟弟还在读初一,她给弟弟送了一个足球,还帮弟弟补习英语,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弟弟都到了订婚的年龄了。
记得上了大学的第一个五一去青岛找英玩,她查了各种美食攻略,带我逛吃逛吃了五天。前几天去沈阳出差从青岛机场转机,想起此事,忍不住给她发信息:我又来青岛了~
离开学校之后,还有几个同学到成都旅游时找过我,火昆来成都两次,第一次是我刚工作,弟弟刚上大学,国庆假期我们三人一起去九寨,正好是雨季,三个人被冻得好惨。火昆是个美食主义者,对成都的美食慕名而来,我是后知后觉,光带着她到处看风景,临走时她才说她本来有很多美食打卡计划,哈哈~欢迎下次再来。
火昆第二次来是带父母一起来成都,我已经成家了,火昆的父母我也是见过好几次了,当时大学时还经常带好吃的到我们宿舍。
惠娟也是出差来成都匆匆见了一面,找了一个商场边吃边聊。之前都是我回呼市联系她见面,有一次在三姨家她来找我,我说不会做饭,她直接抱了个肯德基全家桶来,两个人边吃边聊。
曾几何时,我一直想,我是属于一个阶段换一个地方,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读研,都是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我的同学很少有连续性的,就是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而且,一度觉得自己的性格有点慢热,也有点固执,还夹着一点点小地方出来的自卑产生的孤傲,所以很容易没朋友。
但是,这么一回忆,觉得这些朋友,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虽然现在不一定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不一定能常常见面,但是偶尔能得一聚,仍是当初那般亲切,好像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但是我们都还是我们当初认识的彼此。
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没有提到,待我时时回忆,慢慢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