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仿佛是一种全家人的恩赐,因为上学的人不用时时参加劳动,这其实是变相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又多了一个吃饭不干活的人。在物质资料匮乏时期的穷学生,大抵都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孙少平,孙兰香兄妹都是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方面带着对家人的愧疚,一方面又坚定着读书改变命运的信仰,努力地奋斗着。我读书的年代,虽然也不至于太穷困,但这种力量依旧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我的父母,似乎是贫穷教育的膜拜者,随时向我灌输他们是“砸锅卖铁”供我读书的,而事实也似乎证明,他们这一套很有用——我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走出了大山,有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我成了一名城市里的老师。但是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贫困给我提供了奋斗的动力。而是那一份从小就要参与家庭劳动的要求,让我小小年纪就懂了责任一词的分量,另外,在劳作的过程中,父亲总是会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觉得贫穷却不窘迫,也给了我最初的人生启蒙。现在很多人谈论,以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现在却是寒门在难出贵子。我在这里当然不再长篇累牍地剖析这个问题。
今早,一个男孩子跟我说,他被同学强行注射毒品!在这里读书实在呆不下去。听到这样的消息,算不上晴天霹雳,因为班主任工作经常和学生斗智斗勇,但我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手臂上的针孔清晰可见。我知道他一直有想转学的想法,做过思想工作之后以为他已经在克服,毕竟家长是花了高额择校费从县城把他送到市里边读书的。先和同学了解了他平时的表现,加上我的观察,基本上可以确定,他是在撒谎。为了让父亲同意他转学,他不惜伤害自己,上演一出苦情戏!拆穿他的过程不算惊心动魄,和他谈起他的家庭教育,目前遇到的困难,一个高大威武的孩子却泣不成声。最终,孩子的父亲将他接回家,欲知后事如何,或许真的只能听下回分解。
我在长舒一口气之后,也在自嘲:真是活久见,孩子呀,你又让我增长了见识。自嘲之余,我又开始思考,当物质条件好了之后,孩子们似乎也越来越矫情了。像这个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全然不顾家人的想法,完全一意孤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是多么重要。著名作家刘瑜在给自己的女儿中的信写道: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您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孤独中学会宽容。而我们的很多父母,似乎都只做到了前者,给了孩子很多爱,用自己的资源给孩子铺就了顺利的道路,却忘记了交给他宽容和慈悲。这算不算是一种疏忽,因为他们疏忽了生活中经常有“如果没有”的状况发生。当风雨欲来,孩子们,你们是否有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勇气和搏击风雨的能力?小时候读书,开学了自己出发,行囊比自己的身体重,放假了自己回家,各种书籍连同水壶脸盆铺盖,把肩膀的皮磨破,从来不会想要抱怨为何父母不来接送。如今坐车回家,看到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条条崎岖山路,依旧觉得一路走来虽然略带辛苦却也觉得踏实,生活终究是越过越好了,果真是“踏平坎坷成大道”。
不过,正如白岩松所说,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现在的孩子对抗贫穷的紧迫感缺少了,要求他们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似乎这个要求也更高了,也给新时代的父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罢也罢,九天奥妙无穷尽,我也只能上下求索,独善其身,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咯。